六、論述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63 結合實際說明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1)家庭教養模式。鮑姆寧曾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與兒童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成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等三種教養模式,研究不同的教養模式對兒童人格發展的影響、結果發現,專制型教養模式下的兒童不太知足、不安全、憂慮、退縮、懷疑、不喜歡與同伴交往,放縱型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是最不成熟的,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極強的依賴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緊張事情就會退縮。民主型教養模式下的兒童是最成熟的,他們有能力,獨立性強,自信,知足,愛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歡交往,自我肯定。
(2)學校教育。學校教育在學生社會化中的怍用主要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影響來實現的。教師的品德修養、知識經驗、教育和教學技巧、對學生的態度等,對學生社會化與人格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同時,學校教育按照一定社會的教育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對青少年學生施加影響,因而直接制約著學生人格發展的方向和基本質量。
(3)同輩群體。與同父母的關系相比,中學生與同齡伙伴的交往更加自由和平等。與同輩群體的交往使兒童能夠進行人際關系和交流的探索,并發展人際敏感性,奠定兒童今后社會交往的基礎,促進兒童的社會化和人格的發展。一方面,同輩群體是兒童學習社會行為的強化物。另一方面,同輩群體又為兒童的社會化和人格發展提供社會模式或榜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同伴的影響越來越強,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父母的影響。
64試述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參考解析
【答案要點】(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做出社會性規范。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3)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晌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