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二、填空題
1.培養人2.陶行知3.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4.遺傳5.言表風度6.雙向互動性
7.創造美8.思維能力9.課程計劃
10.啟發性11.啟發式談話12.評課
13.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14.道德情感15.思想品德課
16.課外活動17.常規家訪18.學習
19.家長學校20.基礎教育管理權屬于地方
三、簡答題
1.為什么要學教育學?
答:(1)為了擔負起新時期賦予我們的重大歷史使命,這是產生學習必要性認識的前提。
(2)為了探索教育兒童的奧秘,掌握教育的科學和藝術。
(3)學習小學教育學教程的特殊功能。學好小學教育學教程,對于理解小學教師職業、熱愛小學教師職業,對于認識小學教育規律、提高小學教育效果、進行教育改革,對于提高學習者自身的素質及其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簡述教師法的內容。
答:教師法所含內容,大致分為如下幾部分:
(1)總則。
(2)教師的權利和義務。
(3)教師資格。
(4)教師的培養。
(5)教師的管理、考核和獎懲。
(6)教師的待遇。
(7)法律保護。
3.簡述小學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及其之間的相互關系。
答:我國的教育發展要求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等最基本的人才素質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落實到小學全面發展上,它是分別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組成,通過五育統一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五個教育的組成部分緊密聯系與相互作用,為全面人格的形成形成提供了最佳的運行機制。從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和勞動教育的意義、任務及實施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全面發展教育的五個組成部分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它們互為條件、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德育對其他各育起著保證方向和保持動力的作用,它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性質;智育為其他各育的實施提供認識基礎,因為各育的進行都要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一定的智力水平作為前提;美育對提高其他各育的質量有著特殊的意義,美育融于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之中,可以使真善美完美地統一于學生身上;體育則為其他各育的實施提供物質基礎,有了這個物質基礎,其他各育才能得以順利進行;勞動教育,可以促進其他各育,是其他各育的具體運用和實施,同其他各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說,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和勞動教育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偏重、忽視任何一育,都會給全面發展教育帶來嚴重的、不利的影響。
4.簡述新課程計劃的特點。
答:1992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和原來的教學計劃相比,作了以下幾點重大修改,這些修改體現了當今世界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普遍趨勢。
(1)新課程計劃從課程的角度來編制計劃,改變了原來單純從學科教學的角度編制課程計劃的做法。
(2)新課程計劃增加了計劃的靈活性,把統一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改變了原教學計劃只有一種統一要求的單一模式。這首先表現在新課程計劃除有國家統一設置的課程外,新增加了“地方安排課程”。小學各年級每周都有由地方自行安排課程的課時,新課程計劃的靈活性還表現在外語課的設置上,初中分為兩級要求,小學可在高年級開設,也可不開設。這就改變了長期來我國課程計劃由國家統得過死的弊端,增加了課程計劃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使課程的設置既符合國家對義務教育的基本要求,又能適應各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同需要和適應學生發展水平不一、志趣不一、畢業后取向不一的不同需要。
(3)新課程計劃在初中增設了一門“職業指導課”,改變了過去普通教育中只設文化基礎課的課程結構。
(4)新課程計劃的學科,以分科設課為主,也適當設置綜合課。
(5)新課程計劃調整了各類學科之間的課時比例,使學生能受到比較全面、和諧的基礎教育。
5.簡述小學學校管理的基本內容。
答:(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學工作管理。
(3)總務工作管理。
(4)學籍、檔案的管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