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我國第一部比較系統論述教育原理的著作是兩千多年前的《學記》,它是我國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2.D【解析】《大教學論》的作者是夸美紐斯,《普通教育學》的作者是赫爾巴特,《論演說家的教育》的作者是昆體良。
3.C【解析】未來性是由基礎教育的自身特點和當今世界社會發展的現實所決定的,F代的基礎教育是在為社會主義的未來培養新人,是為培養未來社會生產和生活的人才奠定基礎。
4.C【解析】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5.C【解析】小學兒童思維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程,是思維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或“質變”。這一關鍵時期,據我國心理科學工作者研究,確定在9歲至11歲之間。
6.A【解析】熱愛學生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的自我表現。
7.B【解析】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8.D【解析】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根本區別之所在。
9.A【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為教學的其他任務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
10.A【解析】教學目標就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期要達到的學習結果。它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對教學活動起導向作用和激勵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
11.B【解析】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掌握規律,發展思維能力,這是學生掌握知識的中心環節。
12.C【解析】引導性提問的目的主要是通過一系列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或形成概念,掌握規律。
13.D【解析】思想品德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觀點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幾方面。
14.D【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教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15.D【解析】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學生中的好榜樣等。
16.D【解析】小組活動是學校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
17.D【解析1組織各種主題班會,是班級教育活動的中心形式,具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1 8.B【解析】科任教師是影響學生最深刻、最廣泛的教育力量。
19.B【解析】在小學,中隊輔導員—般都由班主任兼任。因為班主任與中隊隊員接觸多,熟悉他們的情況。因此,便于結合隊員的實際,選擇教育內容和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
20.D【解析】撰寫研究報告,是研究工作的最后一個環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