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責編:maxiaoye
看了本文的網友還看了學歷中考高考考研專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會計經濟師初級會計中級會計注會資格公務員教師人力社工
醫學藥師醫師護士初級護師主管護師衛生資格臨床
臨床助理
中醫
中醫助理
口腔醫師
金融基金證券銀行期貨外語四六級計算機等考軟考
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三、簡答題
1.(1)生產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高度;(2)生產力水平制約著教育結構的變化;(3)生產力發展水平制約著教育的內容和手段;(4)教育相對獨立于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2.制定德育目標的主要依據是:時代與社會發展需要;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傳統;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及心理特征。
3.凱洛夫教育學的不足表現在如下方面:
(1)國家行政領導與學校的關系上,忽視了學校的自主性;
(2)在學校與教師的關系上,忽視了教師的自主性;
(3)在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上,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
(4)過于強調了課程、教學大綱、教材的統一性、嚴肅性,忽視了它們的靈活性和不斷變革的必要性。
4.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1)針對大多數心理健康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心理障礙的發生,促進學生心理機能、人格的發展與完善。(2)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針對少數有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5.德育認知模式的特征有:(1)人的本質是理性的,因此,必須利用智慧達到對理解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建構合乎理性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2)必須注重個體認知發展與社會客體的相互作用,因此,人的道德理性并非天賦或外界規則的直接灌輸,而是主客體在實踐中互動的結果;(3)注重研究個體道德認知能力的發展過程,強調按道德認知能力發展的要求進行學校道德教育,選擇內容和方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