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B。解析:由學習策略的特征可知答案。
2.【答案】A。解析:皮亞杰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判斷行為對錯是從客觀責任向主觀責任發展的。
3.【答案】C。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4.【答案】A。解析: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認識活動。
5.【答案】C。解析:問題是指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6.【答案】C。解析:暈輪效應又稱光環效應,指某人外表或是極為突出的重要的品質,掩蓋了人們對他其他特征的評價。暈輪效應的產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關知覺對象信息很少而又急于進行整體判斷所造成的結果。
7.【答案】B。解析: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8.【答案】A。解析:陶冶教育法的特征就是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題干中“每一面墻壁都說話”就體現了利用環境陶冶學生情操的特點。
9.【答案】B。解析:情感成分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10.【答案】C。解析:考試焦慮癥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單純處理好學生的心態和觀念遠遠不夠。
11.【答案】C。解析: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
12.【答案】A。解析:制定教學計劃的首要問題是課程設置。
13.【答案】B。解析:根據心理健康的概念可知答案。
14.【答案】D。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最值得教師關注的應該是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15.【答案】B。解析: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與能力。
16.【答案】A。解析: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全面發展的教育理論。
17.【答案】A。解析:教學目標是評價教學結果的最客觀和可靠的標準。
18.【答案】D。解析:勒溫最早提出了“行動研究”。
19.【答案】A。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0.【答案】B。解析:教師職業最早出現于奴隸社會初期。
二、辨析題
1.正確。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可以在觀察過程中或結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評價標準不同,檢查單只需要作定性的判斷,而等級評價量表要作定量的判斷。
2.錯誤。解析: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3.錯誤。解析:教師不僅要精通所教學科專業知識,也要有廣博的文化知識和良好的教育理論知識等。
4.錯誤。解析:備教材僅僅是備課的一方面,此外還有備學生、備教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