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教學設計題 |
第 6 頁:答案及解析 |
三、材料分析題
24.【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評價小學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
【參考答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教學旨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進行學習,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引路人”。“發展思維”是小學語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思維”應與“語言”共生。案例中的教師通過語言示范:“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塊塊奇異的寶石,閃耀著迷人的光芒”,引導學生發生思維的遷移,把學生已經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牽引到“神美”的想象中。
學生的思維從禁錮變得豁然開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脫口而出”了。由此,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對語言的自主構建能力也得到了訓練。語言文字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產物。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始終要將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思維發生了偏差或禁錮時,教師應及時發揮引導的作用,使學生獲得正確的、更深層次的文本價值。
案例中的教師就是運用了示范引導才使學生的想象豐富多樣。語文教學要淡化教師的講和教,主要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課文的關鍵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連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教師要善于“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舉一反三。案例中的教師就很善于“指點迷津”,只用了簡簡單單的例子,就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釋放。
25.【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師生關系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師生關系總是建立在一定社會背景之中的,與師生雙方密切相關,并受多種因素制約。但就教育內部關系而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要靠雙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作為班主任,要想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想要和學生有共同語言,就必須了解和研究學生,包括了解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興趣、需要、知識水平、學習態度和方法、個性特點、身體狀況和班集體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等。但這種了解應建立在平時點滴的觀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監視學生。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觀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基本看法,它影響著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及其態度與行為,進而影響學生的發展。正確的學生觀包括: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學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長價值;學生具有主體性,特別是創造性;學生是責權主體,有正當的權利和利益;學生是一個整體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任何活動都親自過問,完全不相信學生的能力。
(3)熱愛、尊重、公平對待學生。熱愛學生包括熱愛所有學生,對學生充滿愛心,經常走到學生中,忌諱挖苦、諷刺、粗暴對待學生。尊重學生特別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避免師生對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經常批評學生卻極少表揚學生就是不熱愛學生的表現。
(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師生關系一般要經歷生疏、接觸、親近、依賴、協調
和默契幾個階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時不和學生嘻嘻哈哈,盡量保持嚴肅的面孔,讓學生產生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這就是不善于與學生溝通的表現。
(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健全人格。教師的素質是影響師生關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師生關系和諧,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加強學習和研究;經常進行自我反思;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學會自我控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