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論述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活動設計題 |
第 7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兒童的心理特點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兒童的心理特點表現出差異,這正是說明了兒童心理特點的可變性。故選B。
2.D【解析】對多次重復出現的刺激的反應強度減弱的現象叫習慣化。故選D。
3.A【解析】幼兒創造性測量的一般原則:適用性原則與活動性原則。故選A。
4.B【解析】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是20世紀關于兒童思維影響最大的理論。故選B。
5.C【解析】愿望性想象是在想象中表露出個人的愿望,蘇立的話表達了小孩的愿望,屬于愿望性想象。故選C。
6.D【解析】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是指兒童從一個生物人,逐漸掌握社會的道德行為規范與社會行為技能,成長為一個社會人,逐漸步入社會的過程。它是在個體與社會群體、兒童集體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實現的。兒童社會性是后天形成的,是與環境相互作用逐漸實現的。故選D。
7.D【解析】新生兒對聽覺就已經有了一定的偏好,趨向于人聲;對母親的聲音和
陌生人的聲音而言,更趨向于母親的聲音;喜歡柔和安定的聲音。故選D。
8.C【解析】發育遲緩是指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順序異常等現象。影響兒童生長發育速度,導致發育遲緩的因素有很多:①不良飲食習慣或飲食不均衡導致的營養不足;②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③家族性矮小和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④精神因素;⑤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⑥甲低、垂體性侏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小于胎齡兒、特發性矮小等。故選C。
9.A【解析】兒童緘默癥可分全緘默和場面緘默兩種:全緘默患兒在任何狀態下都一言不發,對他人普遍缺乏情感反應,膽小,焦慮,言語發育遲緩,經常做刻板、重復的動作;場面緘默則是兒童在特定的場面或人物面前出現無言癥狀。故選A。
10.B【解析】福祿貝爾于1840年將其創辦的幼兒教育機構命名為“幼兒園”,從此出現了“幼兒園”這一詞。故選B。
11.A【解析】首先,教師的思想、態度、情感和行為本身就是構成幼兒園環境的要素之一;其次,由于幼兒園的各種環境都是教師根據教育的要求及幼兒的特點精心創設與控制的。因此,在一定的物質條件具備后,教師的觀念和行為是影響幼兒園環境和質量的決定因素,進而也對幼兒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故選A。
12.B【解析】幼兒園環境按其性質可分為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大類。物質環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物質環境是指對幼兒教育產生影響的一切天然環境與人工環境中物質要素的總和。狹義的物質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幼兒發展有影響作用的各種物質要素的總和。精神環境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精神環境泛指對幼兒園教育產生影響的整個社會的精神因素的總和。狹義的精神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對幼兒發展產生影響的一切精神因素的總和。故選B。
13.D【解析】社區文化對幼兒園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無形地影響著幼兒園的教育,優秀的社區文化更是幼兒園教育的寶貴資源。題目中有的幼兒園將社區的歷史、風俗、革命傳統等作為鄉土教材來利用,豐富了教育內容,發揮了社區文化對幼兒園教育的意義。故選D。
14.B【解析】我國現行幼兒園大多是按兒童的實際年齡分為大、中、小三種班,年齡依次為:5~6歲、4~5歲、3~4歲。故選B。
15.C【解析】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條件有三個:一是真誠,二是接納與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故選C。
16.C【解析】我國一般把游戲分為創造性的游戲和有規則的游戲,有規則的游戲包括智力游戲、體育游戲和音樂游戲等。故選C。
17.A【解析】家長在接送幼兒入園和離園時,是家園聯系非常好的時機。教師可以在家長送孩子入園時與其進行簡短交談,主動詢問幼兒在家的情況,聽取家長的意見和要求,并做好個別幼兒的衣物、藥物的存放和交接工作。在離園時可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情況,取得家長的配合。故選A。
18.C【解析】幼兒園中班繪畫教育目標之一,引導幼兒認識和使用12種顏色,并會辨別顏色的深淺,學習用物體的固有色繪畫,并能選擇多種顏色作畫。故選C。
19.A【解析】驚厥(俗稱抽風),可見于多種疾病引起的高燒、嬰兒手足抽搐癥、癲癇、低血糖及中毒等情況。發作時,意識喪失,頭向后仰,眼球凝視,突發性或痙攣性全身或局部肌肉群抽動。持續的時間可由l~2分鐘到十幾分鐘甚至幾十分鐘不等。暈厥是由于短時間的大腦供血不足,而失去了知覺,突然暈倒在地。常由于疼痛、精神緊張、空氣悶熱、站立時間過久等引起的。故選A。
20.C【解析】從評價對課程實施過程的影響看,它具有鑒定、診斷、改進和導向的作用。故選C。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