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頁:辨析題 |
第 4 頁:簡單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孟母三遷”反映了( )因素對人的發展的影響。
A.遺傳
B.教育
C.環境
D.個體主觀能動性
2.我國最早使用班級授課制是在( )年。
A.1862
B.1902
C.1903
D.1912
3.有利于學生系統掌握人類所取得的經驗和科學認識的課程種類是( )。
A.學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隱性課程
4.認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動人發展的潛在的、無意識的、最根本的動因。提出這一觀點的學者是( )。
A.弗洛伊德
B.華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5.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某教師把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12÷2 =6(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了(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6.教學原則是依據( )制定的。
A.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B.教育部頒布的文件
C.教學目的和教學過程規律
D.教學目的
7.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其不具備以下哪種屬性?( >
A.社會性
B.繼承性
C.特殊性
D.階級性
8.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以下哪項屬于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的內容?( )
A.學生的家庭類型
B.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學生干部情況
D.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
9.“狼孩”的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營養
B.遺傳因素
C.狼的影響
D.缺乏社會性刺激
10.人傷感時,會見花落淚,對月傷懷。這表現出哪種情緒狀態?( )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應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