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教學設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二、簡答題
21.【答案要點】(1)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變化是不平衡的。其次,不同方面發展的不平衡性。
(2)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個體身心發展在整體上具有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和特點的出現也具有一定的順序。
(3)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4)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身心發展的互補性是指不同的機體能力可以互相補償的特性,如器官互補,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互補等;パa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
(5)個體身心發展的個體差異性。個體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其次,個體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
22.【答案要點】教師的任務與職業角色的多重性.決定教師勞動具有如下特點:
(1)復雜性。教師勞動屬于專業性工作,從事精神財富的生產,它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是很復雜的腦力勞動。
(2)創造性。這是由勞動對象的特點決定的。教師勞動既要講科學,又要像藝術家那樣進行創造性勞動。
(3)示范性。教師勞動手段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特點。
(4)長期性。教師勞動的根本意義是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學生成才,達到這一目的必然是長期的。
23.【答案要點】(1)強化法。強化法用來培養新的適應行為。根據學習原理,一個行為發生后,如果緊跟著一個強化刺激,這個行為就會再一次發生。
(2)代幣療法。代幣是一種象征性強化物,籌碼、小紅星、蓋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幣等都可作為代幣。當學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為后,就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學生用代幣可以兌換有實際價值的獎勵物或活動。
(3)行為塑造法。這是根據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原理而設計的培養新反應或行為的一項行為治療技術。主要是指通過不斷強化逐漸趨近目標的反應形成某種較復雜的行為。
(4)示范法。示范法是通過求診者的觀察和模仿來矯正其適應不良行為與神經癥反應的。
(5)暫時隔離法。暫時隔離法是指在某種特定時間不對不良行為給予強化,同時轉移情境,使行為不良者對新的情境產生厭惡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自我控制是讓當事人自己運用學習原理,進行自我分析、自我監督、自我強化、自我懲罰,以改善自身行為。
專家點撥行為改變的基本方法這一知識點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簡答題的形式出現,是歷年考試中的重要考點?忌粌H要記住,而且要熟練掌握并能夠靈活應用,因為這是改變學生不良行為的基本方法,與教學理論密切相關,且應用性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