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5 頁:教學設計題 |
第 6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C【解析】題干中所描述的是心理起源說的理論觀點,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孟祿。
2.D【解析】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3.C【解析】“騎士七技”包括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音樂不屬于“騎士七技”。
4.D【解析】夸美紐斯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的教學理論。
專家點撥夸美紐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與他相關的知識是歷年考試中經常考查的內容。相關知識有:他的代表作《大教學論》是教育學形成規范學科的開始;系統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班級的理論基礎;提出“泛智教育”,認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給一切人類的藝術”。
5.B【解析】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經歷了從生理自我到社會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過程。
6.C【解析】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性格。
7.B【解析】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
專家點撥德育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包括社會德育、社區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則專指學校德育。在歷年考試中,德育的狹義概念經常以單項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8.C【解析】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體制中的領導影響力,主要表現在職權影響力和個性影響力上。
9.C【解析】班主任在組織班級教育力量中起著紐帶和橋梁作用。
10.C【解析】會談是一種有目的的會話,會談法是心理咨詢與輔導的基本方法。其作用是為建立交談雙方相互合作和信任的關系,以及獲得個體對其心理狀況和問題的自我描述。
11.B【解析】從整體看,小學生身體發育處于平穩發展階段,各生理系統都在發育成長中。
12.A【解析】集權型的教師有很強的教學責任心,但教育方法簡單,不講求教學方式,不允許學生發表不同意見,往往以教師的主張、決定為準。學生對教師只能是聽取和服從,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表面畏服,背后抗拒,處于被動地位。
13.B【解析】所謂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個性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文化、教育教養內容和方式的塑造。在小學階段,兒童第一次脫離父母進入集體生活,這時是形成個性非常關鍵的時期。
14.C【解析】赫爾巴特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并認為應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被認為是真正為課程論建立起心理學基礎的人。
專家點撥赫爾巴特是教育學中的重要代表人物,相關考點有:他的《普通教育學》標志著規范教育學的建立;他第一次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一門科學,并認為應把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他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中心地位;他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之一;班級授課制在他的發展下基本定型。
15.B【解析】教學組織應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具體形象的事物人手,由淺入深地進行。
16.C【解析】間接經驗就是指他人的認識成果,主要是指人類在長期認識過程中積累并整理而成的書本知識,此外還包括以各種現代技術形式表現的知識與信息,如磁帶、錄像帶、電視和電影片等。
17.B【解析】教學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設服務于學生學習的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
18.D【解析】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特點,教師的言論行為、為人處世的態度,對學生具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體現了教師勞動的示范性特點。
19.B【解析】實驗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條件或創設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試的某些心理活動進行研究的一種方法。比較講授法和討論法的教學效果時,選用兩個班級,控制了一些變量,考查在兩種不同的方式下的教學效果,屬于實驗法。
專家點撥在教育研究的各種方法中,觀察法和實驗法是考查頻率最高的內容,常以單項選擇題和辨析題的形式出現。考生需要熟記二者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優缺點。
20.B【解析】我國小學階段德育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思想品德課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