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3 頁:簡答題 |
第 4 頁:論述題 |
第 5 頁:材料分析題 |
第 6 頁:活動設計題 |
第 7 頁:參考答案 |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不同學前兒童,雖然年齡相同,心理發展的速度卻往往有所差異。橫向來看,同一時間片斷中,發展的各個方面并不是孤立地進行的。各認識過程的發展之間,認識過程與情感意志過程的發展之間,認識過程的發展和個性形成與發展之間,都有著不可分的聯系。發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的。故選D。
2.A【解析】幼兒的社會范圍小,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是幼兒通過實際行動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積極活動。幼兒心理的發展,主要是在游戲活動中完成的。因此,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大多都是在游戲情境中發生的。故選A。
3.C【解析】觀察法即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游戲、學習和勞動中的表現,包括其言語、表情和行為,并根據觀察結果分析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征。學前兒童的心理活動有突出的外顯性,通過觀察其外部行為,可以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同時,觀察對象處于正常的生活條件下,其心理活動及表現比較自然,觀察所得材料也比較真實。因此,觀察法是學前兒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故選C。
4.B【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個體能對幾項不同的任務給予關注或能操作幾項任務的能力。新生兒還不具備注意分配能力,嬰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需要視覺、聽覺、動覺協調才行,也需要伴隨著記憶、想象、情感、意志活動,注意分配能力才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故選B。
5.C【解析】從內容上,想象可以分為經驗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擬人化想象和夸張性想象。題中凱凱對夏日的想象憑借了其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個人經歷,屬于經驗性的想象。故選C。
6.D【解析】在幼兒思維的發展過程中,言語體現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來越大,而動作只在直觀形象思維中起作用,其作用越來越小。故選D。
7.B【解析】隨著幼兒生理上的成熟,言語知覺的發展,幼兒的發音能力也迅速發展,特別是3~4歲期間發展尤為迅速,是幼兒學習語言發音的最容易年齡階段。故選B。
8.A【解析】系統脫敏療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國學者沃爾帕創立和發展的,這種方法主要是誘導求治者緩慢地暴露出導致神經癥焦慮、恐懼的情境,并通過心理的放松狀態來對抗這種焦慮情緒,從而達到消除焦慮或恐懼的目的。系統脫敏法的程序是逐漸加大刺激的程度。當某個刺激不會再引起求治者焦慮和恐怖反應時,施治者便可向處于放松狀態的求治者呈現另一個比前一刺激略強一點的刺激。如果一個刺激所引起的焦慮或恐怖狀態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圍之內,經過多次反復的呈現,他便不再會對該刺激感到焦慮和恐怖,治療目標也就達到了。這就是系統脫敏療法的治療原理。故選A。
9.D【解析】在幼兒的交往關系類型中,被拒絕型的幼兒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精力充沛,社會交往積極性很高,常有攻擊行為。故選D。
10.A【解析】在目前條件下,我國幼兒園比較合適的師生比是1:15~1:20。故選A。
11.C【解析】陳鶴琴先生于l923年創辦了我國最早的幼兒教育實驗中心——南京鼓樓幼稚園。故選C。
12.D【解析】幼兒教師是幼兒“生活中的媽媽,學習中的老師,游戲中的伙伴”,這說明幼兒教師的勞動具有多重角色的特點。故選D。
13.C【解析】內容豐富才能使得活動體現出多樣性。故選C。
14.B【解析】我國主要以街道為社區教育基地。故選B。
15.C【解析】直觀形象法是采用直觀教具或者其他手段等,組織兒童開展觀察(物體和現象)、欣賞、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動,以達到預定的教育教學目標。故選C。
16.A【解析】“自然后果法”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家盧梭在幼兒道德教育方面提出的教育方法。它是指當幼兒有過失行為時,成人不是去人為限制兒童的自由,而是用過失產生的后果去約束兒童的自由,從而使兒童明白其危害,并下決心不再重犯的方法。故選A。
17.B【解析】幼兒園班級工作計劃是幼兒園班級管理三個環節中的第一個環節,是指班級管理者為班級的未來確立目標并提出達到這一目標的方法和步驟的管理活動。
計劃工作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干什么,二是怎么干。幼兒園班級工作計劃包括:班級情況分析、班級工作目標、實施措施、重要工作安排。所以C項幼兒園班級情況分析和D項幼兒園班級工作安排屬于班級工作計劃的重要內容或組成部分。故選B。
18.C【解析】角色游戲是幼兒通過扮演角色、運用想象、創造性地反映個人生活的一種游戲,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題,如娃娃家、商店、醫院等。故選C。
19.A【解析】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用來產生能量的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神經系統時刻需要血糖,低血糖時人會感到很疲倦,思路不清,甚至有可能昏迷、休克。大腦在活動時會消耗大量的糖類,而葡萄糖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成的。故選A。
20.D【解析】根據評價的參照體系分類的幼兒園教育評價是個體內差異評價、定性評價、定量評價、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把某類評價對象中的每一個個體的過去和現在相比較,或者將同一評價對象的若干側面互相比較。如把某個幼兒學期初與學期末的動作發展測試成績相比較,評價其進步的程度。絕對評價是以某種既定的目標為參照,目的在于判斷個體是否達到這些目標,而不受被評團體的影響與約束,忽略個體狀況在團體中所處的位置。絕對評價中應重視穩定的絕對標準的合理性。幼兒園實際工作中經常出現絕對評價。定性評價是用盡可能切合實際的語言、文字來描述被評對象的性質。定量評價是評價體系中包含的相應的計量體系,以數量來顯示對象的性質或功能,或反映其中的數量關系。定量評價是定性評價的基礎,定性評價是定量評價的出發點和結果。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故選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