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5 頁:答案及解析 |
二、材料分析題(答案要點)
1.(1)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2)材料中,我國某高中與美國不同的考試方法背后體現了兩者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國某高中的考試內容明顯體現了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是學校中以培養學生單方面的應試能力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重知識、輕能力、忽視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片面發展。而美國的考試內容則體現了對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的考查,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3)取消考試是對考試的誤解,考試本身沒有錯,考試是檢查教育教學質量和選拔人才的方式,考試作為評價的手段,是衡量學生發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手段之一。同樣是考試,美國的考試不僅能考查學生的應試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我國某高中的考試則只能體現學生的識記能力,這中間不能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
2.(1)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倡導的是在教育中要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發展。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2)材料中,學校按考試成績排座位,這一行為嚴重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最終導致四名學生集體自殺。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正確看待分數,不以分數作為判斷學生的唯一標準。學校應把考試作為一種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學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的,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的發展。
3.(1)隨著受教育的增多,學生的思維更單一,視覺更狹窄,更缺乏想象力,更加不自信,這是教育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一種扼殺,不利于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2)在教學活動中,我們往往過分看重其統一的一面,忽視其豐富個性的另一面,喜歡處處壓抑學生的好奇心,以便使他們“專心學習”。在這種氛圍中成長的學生,不是越來越健康、活潑,而是越來越頹廢、無生機、缺乏創造性。
(3)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們的教育應從學生的個性出發,并以“個性充分的自由的發展”為目的,承認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善于發現個性,研究個性,反對教育的整齊劃一與陳舊僵化;堅持教育目的、課程、方法、教學組織等的多樣化、靈活化、個性化;有效地實施因材施教,發掘每個學生的特點、優點和閃光點,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強調獨立個性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有獨立個性,即要求每個教師具備自身的個性素質和個性品質;要求每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做到教學內容有個性,教學方法有個性,逐步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沒有個性的教學,就無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沒有個性,也就沒有創新。
4.(1)實施素質教育應當貫穿于整個中學階段,應當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在不同階段和不同方面應當有不同的內容和重點,相互配合,全面推進。
(2)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統一在教育的各個環節中。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
(3)在現代學校普遍重視智育而忽視藝術和體育的情況下,該省的做法有其可取之處。
5.(1)由上述材料可知,人們開始重視素質教育,但這些認識均有失偏頗,都表現在對素質教育的片面理解。
因此,要從認識人手,全面提高人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與認識。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
(2)應該澄清的幾個概念:①素質與特長、素質教育的關系:特長是一種或幾種技能和能力,而素質是指個體所具有的某個方面的品質或條件。素質教育則是通過教育的手段或方法使之得到全面、和諧、充分、主動的發展,為其今后的發展創造條件。三者之間有聯系,能夠互相促進。但不能一味認為素質教育就是發展孩子的特長,而是要根據孩子的實際素質,有選擇地學習特長,這就要注意平時多觀察孩子,注意引導孩子的興趣,因勢利導發展孩子的特長,否則,不僅無益,反而會阻礙孩子的發展。②素質教育與課外活動的關系:從概念上講,課堂活動、課外活動都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內容,他們都應當遵循同樣的教育原則.就是說,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都應當是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進行,如果課堂教學是應試教育,課外活動搞素質教育,則會混淆視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知所終。目前,這種情況在基礎教育中是普遍現象,教師、家長均是這樣認識的,所以,現在孩子們累,就是既要應付應試教育的課業負擔,又要承擔素質教育的活動負擔,不管你愿不愿意,喜不喜歡,學校、家庭協調壓制孩子,這種現象值得注意。③關于“合格”的認識。這里老師講的合格,實際是指的考試“合格”,是一個狹窄的概念。作為素質教育的“合格”,是講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人格發展上。“合格加特長”,只是對素質教育的片面認識。④材料列舉的觀點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時下渴望素質教育的中國人對素質教育的理解,也可以說是人們對這一問題的感性認識,但愿這一過程縮短一點,盡快上升到對素質教育的理性認識.使我們的孩子早日迎來屬于自己的快樂童年。
6.(1)沉重的課業負擔是素質教育的嚴重阻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才是國家減負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目的。
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成為教育的“頑癥”,久治不愈,其原因還是在于不能正確地理解和貫徹素質教育的思想。該校貫徹國家的減負政策,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從具體做法上來看,似乎認為,減負就是開展更多的課外活動,就是不要學生刻苦學習。首先,這是對素質教育使學生生動、主動和愉快發展的誤解。學生真正的愉快來自于通過刻苦的努力而帶來成功之后的快樂,學生真正的負擔是不情愿的學習任務。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刻苦學習,因為只有刻苦學習,才能真正體會到努力與成功的關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難的勇氣、信心和毅力。其次,這是對素質教育形式化的誤解。素質教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在新形勢下的體現,因而,它一方面體現了新形勢對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教育培養人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學生的基本任務是在接受人類文化精華的過程中獲得發展。這就決定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主陣地是課堂。學校開展課外活動作為素質教育的實施途徑之一無可厚非,但學生在外面毫無指導地“玩”,這不僅僅是對課外活動的誤解,對素質教育和減負政策的誤解,也是一種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2)有人認為,有課業總會有“負擔”,學習成績與課業是相關的。有學習,就會有課業,這一點沒有疑問。但是,課業成為“負擔”.這就是教育的問題。當課業成為“負擔”時,學生的學業成績就可能是以犧牲“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為代價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對一代人的傷害。那么,那種所謂的學業成績,對于學習者個人,對于整個社會還有什么意義呢?
(3)像材料中的那些學習好的學生,他們滿足了應試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識素質上較強,但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學校貫徹的減負政策并沒有實質上改變應試教育在實際執行中的現狀。這種“減負”實則增加了素質教育展開的難度和阻力。
7.(1)材料中的認識都是在實施素質教育中出現的誤區。
(2)王老師的認識是對素質教育形式化的誤解。素質教育是我國全面發展教育在新的形勢下的體現,因而,它一方面體現了新形勢對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教育培養人的基本途徑是教學,學生的基本任務是在接受人類文化精華的過程中獲得發展。這就決定了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學,主陣地是課堂。
(3)李老師的看法是對考試的誤解,考試(包括百分制考試)本身沒有錯,要說錯的話,就是應試教育中使用者將其看作學習的目的。考試作為評價的手段,是衡量學生發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勵學生發展的手段之一。
8.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我們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且具有個人特長的有用人才,就是說通過合格的基礎學科加特長的標準和策略培養人才。因此,教師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在學生的身心特性確立發展方向時,特長的發展與基礎學科的發展和諧并進。和諧發展是對學生整體來說的,應把全人類的知識、技能和優良品質都繼承下來;對學生個體來說,要以特長帶動相關方面的發展,成為基礎相對寬厚而特色鮮明的人才。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匯總|《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
各地教師資格考試報名入口及官方網站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科目匯總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時間匯總 | 各地2016年教師資格考試時間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