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5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論辯是蘇格拉底的教學風格。
2.C。解析:通過對教育理論的了解可知,在教學的要求、內容上的“一刀切”嚴重違背了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3.C。解析:教育要擴大規模和加快速度,必須有足夠的人、財、物的投入,而這些只有在生產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實現。
4.A。解析:環境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5.C。解析:復式教學是兩個以上年級內進行的,與學生多少無關,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多少,而且復式教學情景下,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學能力相對較強。因此只有C是正確的。
6.C。解析:不斷鞏固形成中的動作表象,并使其進一步地概括,從而向概念性動作映象轉化。
7.A。解析:任何一種政治經濟制度的鞏固、維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這些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學校教育來實現的。
8.C。解析:讓什么人接受什么樣的教育,是由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
9.B。解析:通常人們認為美國人民主熱情,英國人有紳士風度,法國人愛好浪漫等,這種現象稱為社會認知信息整合過程中的社會刻板印象。
10.C。解析:系統脫敏法,是當某些人對某事物、某環境產生敏感反應對,我們可以在當事人身上發展起一種不相容的反應,使對本來可引起敏感反應的事物,不再發生敏感反應。
11.C。解析:在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承擔教化任務的是教師,因此教師職業是促進個體社會化的職業。
12.B。解析:教學大綱不僅是教師教學的直接依據,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
13.A。解析:布魯納主張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獲得知識。
14.C。解析:ABD三項屬計劃策略的內容。
15.A。解析:用途擴散就是讓學生以某件物品的用途為擴散點,盡可能多地設想它的用途。
16.C。解析:以類似事物為原型,經過類比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途徑,叫原型啟發。
17.C。解析: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給了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
18.D。解析:課程表是學校成員活動的時間表,因此它是使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的重要條件。
19.C【解新】廖世承是我國最早編寫《教育心理學》教科書的學者,他于l924年出版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20.C。解析:專家型教師往往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學領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問題解決上,而不太注重細節的糾纏。
21.C。解析:《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
22.B。解析:巴班斯基以總結“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理論而著稱。
23.D。解析:學校的精神或觀念文化是校園文化韻核心。
24.A。解析:由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可知。
25.C。解析: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26.A。解析:桑代克是嘗試一錯誤說的提出者。
27.B。解析: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認識基礎上產生的一種內在體驗。包括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等。
28.A。解析:模象直觀指的是通過對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
29.C。解析:精細加工策略是一種將新學材料與頭腦中已有知識聯系起來,從而增加新信息的意義的深層加工策略。縮減和編歌訣屬于精細加工策略。
30.A。解析: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高于學習任務,并且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
二、辨析題
1.正確。理由:課外輔導可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徑之一。
2.錯誤。理由:教學僅僅是德育的一個途徑,德育還有許多途徑。
3.錯誤。理由:夸美紐斯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率先使用“班級”一詞的是埃拉斯莫斯。
4.錯誤。理由: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所以應以學生為中心建立管理機制。
5.錯誤。理由:智育不等同于知識教育,知識教育只是智育的一個方面。
6.正確。理由:反復閱讀結合嘗試背誦可及時發現學習中的薄弱點,從而在重復學習時有針對性地加強薄弱點的學習。
7.錯誤。理由:單獨孤立地進行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有效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應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
8.錯誤。理由:技能是在后天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的,而不是通過遺傳得來的。
9.錯誤。理由懲罰不等于體罰,必須嚴格避免體罰。
10.錯誤。理由:二者是相對的,同樣一種問題解決的方式,對甲可能屬于常規性的,對乙可能就是創造性的。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章節習題匯總 | 《中學綜合素質》考點匯總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試卷匯總 | 《教育知識能力》章節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