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章節習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感覺記憶是指當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其印象一瞬間就急速消失的記憶,也叫瞬時記憶。根據研究,視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1秒以內,聽覺的感覺記憶保持時間在4—5秒以內。結合選項本題選C。
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因此,注意有兩個特點:指向性與集中性。
3.【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心理學家韋納對行為結果的歸因進行了系統探討,并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1)因素來源,指造成事實的因素屬于個體內部還是外部的因素,內部因素是由行為者本身的力量所決定的,如天資、能力、心境、興趣、態度、性格等;外部因素是行為者周圍環境中的因素,如任務的難度、外部的獎賞與懲罰、運氣等。因此排除C、D項。(2)穩定性,指的是作為行為原因的內外因素是否具有持久的特征,穩定的因素指那些能穩定地發揮作用的因素,如能力和任務難度;不穩定的因素是那些容易變動的因素,如心境、運氣等。(3)可控性,是指行為動因能否為行動者或他人所支配或駕馭,如努力、教師偏見、他人的幫助是可控的,而天資、心境、任務難度和機遇是難以控制或不可控的。韋納又把人們的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等。綜上所述,內部而穩定的因素是能力。
4.【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知覺的特性包括:整體性、恒常性、理解性、選擇性。(1)整體性是指個體對客體的知覺總是以自己經驗來補充當時獲得的感覺信息,使其具有一定結構的整體。(2)恒常性是指盡管作用于個體感官的刺激在不斷地變化,但個體所知覺到的物體卻保持著相當程度的穩定性。(3)理解性是個體以過去的知識經驗為依據,力求對知覺對象做出某種解釋,使它具有一定的意義。(4)選擇性是個體在知覺客觀世界時,總是有選擇地把少數事物當成知覺的對象,而把其他事物當成知覺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對象。因此.學生閱讀時畫重點線也是一種知覺的選擇,同時也是一種記憶術。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知覺對象,熟記知識。
5.【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遺忘現象的產生就它的機制來說,是記憶痕跡的消退或抑制。一般認為,瞬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由于記憶痕跡的逐步消退;長時記憶當中的遺忘,主要是因為先后材料的干擾,是由于神經過程的負誘導規律而產生抑制的結果。這種干擾抑制作用又分為兩種: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倒攝抑制是指后學習的材料對保持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所以題干中中間遺忘多是由于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的影響。
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系統地對遺忘進行了研究。為了測量遺忘,艾賓浩斯設計了節省法,又叫重學法,即學習材料到恰能背誦時,間隔一段時間再重新進行學習,達到同樣能背誦的程度,然后比較兩次學習所用的時間和次數,得出一個絕對節省值。
7.【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根據遺忘先快后慢的規律,復習要在尚未大量遺忘前及時進行,以減緩遺忘的進程。學生學完英語單詞后,教師要求他們課后立即背誦,第二天進行檢查就是在學生尚未大量遺忘前進行及時復習,促進知識的保持。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8.【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暈輪效應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征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后,掩蓋了其余品質、特征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的理解,即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主要品質、特征形成良好或不良印象后,就會影響他對這個人的其余一切不良或好的看法。“一俊遮百丑”“一壞百壞”即是這種效應的體現。
9.【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短時記憶中信息保持的時間一般在1分鐘以內,且其容量很有限,一般人的短時記憶的廣度平均值為7±2個。
10.【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注意的穩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對象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持續時間越長,注意就越穩定。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個對象上,是很困難的。當注意某一對象時,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固定的狀態,而是在間歇地加強或減弱。注意的這種周期性變化稱為注意的起伏。題干描述就是注意的起伏,故本題選B。
11.【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元認知策略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1)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瀏覽閱讀材料、產生待回答的問題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2)監控策略。包括領會監控、策略監控和注意監控。(3)調節策略。調節策略與監控策略有關。A項屬于計劃策略,故答案為A。
12.【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學習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遷移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聞一知十”“觸類旁通”就是典型的遷移現象。本題正確答案為B。
13.【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成就動機是人們在完成任務時力求獲得成功的內部動因。阿特金森認為個體的成就動機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避免失敗的動機。在教育實踐中,對于力求成功者要調動其積極性,安排競爭的情境;對于避免失敗者要安排競爭不強的情境。
14.【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記憶的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再現四個基本環節。其中,識記是記憶過程的第一個基本環節。故本題選D。
15.【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格式塔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和韋特默。班杜拉是行為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
16.【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多元智能理論是20世紀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至少存在九種以上的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理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和自知智能、認識自然的智能、存在智能。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每個人身上的這九種智能。
17.【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題干意思是歡樂之時,時間過得很快,寂寞的時光總是很長很難熬。這是一種時間錯覺。故選8項。
18.【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人的創造性思維大體都經歷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這四個階段。準備期是指創造活動前積累有關的知識經驗,搜集有關的資料和信息,為創造作準備;醞釀期是指在已積累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思考的時期;豁朗期是指新思想、新觀念和新形象產生的時期,又叫靈感期;驗證期是指對新思想、新觀念進行驗證、補充和修正,使其趨于完善的時期。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19.【參考答案】D
【名師點睛】提取失敗說認為,遺忘之所以發生,不是因為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為編碼不準確,失去了檢索線索或線索錯誤。題干描述就是提取失敗說的現象。
20.【參考答案】A
【名師點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情境學習。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關注"566教師資格"官方微信,獲取考前內部資料、考試備考信息等!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