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卷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三、材料分析題
29.【參考答案】
(1)“一五”計劃,國家工業(yè)化建設;城市人口和就業(yè)人數(shù)劇增;部分地區(qū)遭受自然災害;糧棉等供求關系緊張,社會經濟生活受到影響。
(2)特點:從農副產品到糧棉,從農村到城市;范圍逐步縮小直至取消,呈現(xiàn)出階段性。原因: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工農業(yè)產品極大豐富,消費品市場供求關系明顯改善;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市場經濟不斷發(fā)展。
(3)“統(tǒng)購統(tǒng)銷”具有歷史的必要性;保證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業(yè)投機活動,穩(wěn)定了物價,保障了社會生活秩序;保證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進行,為工業(yè)化積累了資金;引導農民走上合作化道路。從長遠來看,它忽視了客觀規(guī)律的調節(jié)作用,影響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客觀上制約了經濟建設的健康發(fā)展。
30.【參考答案】
該教師通過洪秀全個人經歷的材料,引發(fā)學生思考,得出洪秀全起義的原因——屢試不第。材料生動,能夠將學生代人情境。但該做法是有問題的。
歷史新課標中指出,選擇和利用歷史課程資源應符合思想性原則。應選擇那些有助于學生全面、客觀、辯證地分析歷史的資源,并利用這些資源對歷史進行正確的認識。該材料使學生產生洪秀全造反是因為屢試不第,進而產生科舉腐敗的看法。這既不符合歷史真實,又背離歷史教育教學的要求,不能使學生全面地認識到洪秀全起義的原因。另外對于學生形成積極上進,對待失敗的歸因有著不利的導向。
因此,該教師在選取材料時,應注意思想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31.【參考答案】
(1)有利于學生歷史學習方式的轉變;
有利于歷史教師教學評價的改進;
有利于克服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端;
有利于歷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關注學生生活,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
(2)如:收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斗爭的圖片、資料,分成專題舉辦展覽等等。
四、教學設計題
32.【參考設計】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1.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和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背景:
2.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的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對洋務運動的評價。
三、教學過程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點擊查看:2016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
2016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提分卷 | 《中學教育知識能力》各類試題
2016教師資格《中學綜合素質》模擬卷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模擬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