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專家解析】C。解析:“學而時習之”是說學習完知識之后及時地進行復習,體現了鞏固性教學原則。
2.【專家解析】D。解析:ABC都體現了環境對人發展的影響;D選項強調了主觀因素的影響。
3.【專家解析】A。解析:教育目的一經確立,就成為人們行動的指南,不僅為受教育者指明了發展方向,預定了發展結果,也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
4.【專家解析】B。解析:1904年癸卯學制《奏定學堂章程》承襲日本學制,是中國第一個實行的現代學制,明顯反映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
5.【專家解析】C。解析:我國奴隸社會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六藝”,與生產勞動毫無關系。歐洲中世紀教會教育中的“七藝”的“王冠”是神學,“七藝”存在的全部意義就是為了論證神學的合理性。這都說明了古代學校教育是和生產勞動相脫離的。
6.【專家解析】D。解析:校風是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體。
7.【專家解析】B。解析:陶冶教育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實際鍛煉法是指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實際活動以培養他們良好品德的方法。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它包括獎勵、懲罰、評比和操行評定。榜樣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卓越成就來影響學生品德的方法。根據描述,專家解析選擇C。
8.【專家解析】D。解析: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質是尊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單純從提問和講授的多少來衡量。
9.【專家解析】B。解析:問題表征的方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不見諸筆端的抽象思考,另一類是以一些可見的方式,如利用圖表、方程式、圖畫的形式來表述問題。
10.【專家解析】A。解析: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11.【專家解析】A。解析: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熱愛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趙老師的做法忽視了嚴格要求學生。
12.【專家解析】C。解析:發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專家解析。多種角度就是思路的擴散,因此選擇C。
13.【專家解析】D。解析:實習作業法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校內外一定場所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和其他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等。
14.【專家解析】C。解析:所謂“掌握學習”,就是在“所有學生都能學好”的思想指導下,以集體教學(班級授課制)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個別化幫助以及所需的額外學習時間.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課程目標所規定的掌握標準。根據描述,專家解析選擇C。
15.【專家解析】B。解析:學生的興趣、好惡、意志以及其他個性品質等因素都屬于非智力因素。
16.【專家解析】A。解析:不同的人對于孩子的教育卻能取得不同的效果,說明主體更換以后發揮的作用不同,體現了定勢的作用。
17.【專家解析】C。解析:所謂觀察學習,是指通過對他人及其強化性結果的觀察.一個人獲得某些新的反應,或者矯正原有的行為反應,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作為觀察者并沒有外顯的操作。
18.【專家解析】C。解析:元認知策略中的調節策略,是指根據對認知活動結果的檢查,如發現問題,則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19.【專家解析】D。解析: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
20.【專家解析】B。解析:認知主義認為,學習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建認知結構,因此教育也意在幫助學生形成認知結構。故專家解析選擇B。
21.【專家解析】A。解析:刻板印象又稱定型,指社會對某一對象有一種固定的看法。這就是對一群人的動機或特征加以概括,然后把同一特征歸屬于群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而不管群體成員的實際差異。
二、辨析題
22.【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教學與教育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工作的一個基本途徑。但是除了教學工作外,學校還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但教育還包括德育工作和后勤工作等。
23.【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在教學中從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對學生指導教學,從課堂專制式轉變為平等、討論式,從填鴨注入式轉變為啟發誘導式,從單向傳播式轉變為雙向感應式。與教師在教學中發揚民主并不矛盾。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24.【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但是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25.【專家解析】
該說法是錯誤的。適當的競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但過多的競爭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尤其是對能力較低、不自信的學生而言,他們通常會選擇極為簡單或極為困難的學習任務,而回避中等難度的學習任務。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
2016《中學教育教學知識》章節習題匯總 | 模擬試題匯總(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