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模擬試題 |
第 4 頁:答案及解析 |
一、單項選擇題
1.【知識點】洛克的教育思想
【答案】D。
【解析】白板說是洛克提出來的。白板說是主張認識來源于經驗的一種哲學思想.認為人出生時心靈猶如白紙或白板,對任何事物均無印象,人的一切觀念和知識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跡,最終都來源于經驗。
2.【知識點】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答案】B。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的品性是與生俱來的。人的品性有三種,上品性善,生來具有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中品五德有所欠缺,性可善可惡;下品五德都不具備。性惡。
3.【知識點】教育的功能
【答案】A。
【解析】此句話的意思是“古代的帝王都明白這個道理,因此當他們登上王位治理天下的時候,都把建立教育感化體制作為非常重要的事務來對待”。這體現教化有利于治理天下,所以教育具有政治功能。
4.【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
【答案】A。
【解析】互補性反映出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如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如果他有頑強的意志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展。霍金,全身癱瘓,不能發音,但智力超常,體現的就是互補性。
5.【知識點】教育目的的理論
【答案】B。
【解析】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的觀點是:從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注重教育的社會價值: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合格公民和社會成員。孔德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6.【知識點】課程的分類
【答案】A。
【解析】分科課程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孔子的“六經”以及古希臘智者派所建立的“三藝’’都是分科課程。
7.【知識點】課程理論的類型
【答案】A。
【解析】對學科課程論概念的考查。
8.【知識點】教學方法
【答案】B。
【解析】參觀法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學生對實物進行實地觀察、研究,從而在實際中獲得新知識或鞏固、驗證已學知識的方法。李老師帶領學生參觀圓明園,正是用的參觀法。
9.【知識點】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答案】C。
【解析】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要以自己的經驗做根,以這經驗所發生的知識做枝,然后別人的知識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別人的知識方才成為我們知識的一個有機部分”。自己的經驗即直接經驗,別人的知識即間接經驗.獲取別人的經驗要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即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10.【知識點】皮亞杰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答案】B。
【解析】權威階段又稱他律道德階段,該時期的兒童服從外部規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范,把人們規定的準則看做是固定的、不可變更的,而且只根據行為后果來判斷對錯。所以題干中曉敏完全接受權威指定的規范.認為權威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
11.【知識點】德育原則
【答案】D。
【解析】馬卡連柯這句話表達了平行教育的思想,通過集體教育影響個人,也通過個人教育影響集體。與之相對應的德育原則是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12.【知識點】感知覺的概念
【答案】A。
【解析】感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題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對蘋果味道、顏色、光滑度這些屬性所產生的反映。
13.【知識點】記憶的過程
【答案】B。
【解析】保持是指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它是記憶過程的第二個環節。
14。【知識點】強化的分類
【答案】C。
【解析】替代強化是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
15.【知識點】奧蘇伯爾關于學習動機的分類
【答案】C。
【解析】認知內驅力,即一種學生渴望了解和理解,要求掌握知識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傾向;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要求憑自己勝任工作的才能和工作成就而贏得相應地位的愿望;附屬內驅力,是學生為了保持家長和教師等的贊許或認可而努力學習的一種需要。
16.【知識點】奧爾波特的人格理論
【答案】B。
【解析】奧爾波特認為首要特質是一個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質。多愁善感屬于林黛玉的首要特質。
17.【知識點】情緒狀態的分類
【答案】D。
【解析】激情是指個體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而時間短暫的情緒狀態。激情常由生活事件所引起,那些對個體有特殊意義的事件會導致激情,如考上大學,找到滿意的工作等。另外,違背個體意愿的事件也會引起激情。如題干所示。
18.【知識點】人格的特征
【答案】D。
【解析】人格的功能性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往往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不同人面對挫折與失敗最終的結果不同.這是人格的功能性的表現。
19.【知識點】心理健康問題
【答案】B。
【解析】考試焦慮主要是隨著考試臨近,心情極度緊張,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出現慌亂,無法發揮正常水平。
20.【知識點】學生行為改變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有機體做出以前曾被強化過的反應,如果在這一反應之后不再有強化物相伴,那么,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便降低.稱為消退。
21-【知識點】課堂紀律的分類
【答案】D。
【解析】自我促成的紀律,簡單說就是自律,是在個體自覺努力下外部紀律內化而成的個體內部約束力。
二、辨析題
22.【知識點】教育的基本特征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只要人類社會存在,就存在教育。也就是說教育隨著人類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人類社會的滅亡而滅亡。教育具有歷史性,在不同的國家,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等各不相同。
23.【知識點】衡量測驗質量的指標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區分度與難度有關。區分度是通過試題的難易程度體現出來的。只有在試卷中包含不同難度的試題,才能保證區分度,拉開考生得分的差距。難度較低或者難度較高的試卷區分度都較低。
24.【知識點】班杜拉關于強化的分類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班杜拉將強化分為直接強化、替代強化和自我強化。直接強化是指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替代強化是指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題干混淆了直接強化和替代強化的概念.說法錯誤。
25.【知識點】德育過程
【參考答案】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活動和交往是德育過程的基礎。學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接受外界教育影響,逐漸形成和發展,并通過活動和交往的過程表現出來的。品德包含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四個心理成分。其中,道德認識是品德形成的基礎。
三、簡答題
26.【知識點】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觀
【參考答案】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27.【知識點】教學方法
【參考答案】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講授法的優點:對教師而言.容易控制所要傳遞的內容,在傳遞什么、傳遞多少以及怎樣傳遞上,教師有較大自主性;對學生來說,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礙大量的系統的科學知識。因此講授法是一種應用范圍廣泛、其他教學法都要與之配合的方法。
講授法的缺點:如果運用不當,易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易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8.【知識點】學習遷移
【參考答案】
(1)根據遷移發生的方向來劃分,可以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2)根據遷移的性質和結果來劃分.可以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
(3)根據遷移內容的抽象與概括水平的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4)根據遷移的內容不同來劃分。可以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
(5)根據遷移的程度,可分為自遷移、近遷移和遠遷移。
(6)根據遷移的路徑,可分為低路遷移和高路遷移。
(7)根據遷移過程中所需的內在心理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和重組性遷移。
29.【知識點】教師的勞動特點
【參考答案】
(1)勞動的復雜性
教師勞動的復雜性體現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務的多樣性和勞動對象的差異性等三個方面。
(2)勞動的創造性
教師勞動的創造性體現在因材施教、教學上的不斷更新和教師的“教育機智”三個方面。
(3)勞動的示范性
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度都可能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
(4)勞動時間的延續性和勞動空間的廣延性
教師勞動時間的延續性是由于教師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教師常常還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時間來思考、備課、批改作業、寫作。勞動空間的廣延性是指教師不能只在課內、校內發揮他的影響力,還要走出校門,進行家訪、街訪,協調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以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5)勞動的長期性
教師勞動的長期性是指人才培養的周期比較長,教育影響具有滯后性。
(6)勞動的系統性
教師勞動的系統性是由教育的系統性和人的身心發展的連續性決定的。
四、材料分析題
30.【知識點】知識學習中直觀手段的運用
【參考答案】
(1)林老師的直觀教學手段存在如下問題:
①直觀教具的選用不恰當
首先是教具的呈現時間不當.林老師在上課之前將教具擺好后。就引起了學生的圍觀,容易在課堂上引起學生分心;其次.直觀教具用的時間太長.整堂課都在翻PPT,沒有從教學的需要來加以選用。
②直觀教具的設置缺乏科學性
首先是標本太小,導致學生無法看清,直觀效果難以顯現;其次,PPT上的字體顏色與背顏色沒有遵循差異律.不能將對象與背景進行有效的區分,致使學生看不清。
③直視手段的運用缺乏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
林老師上課的時候不斷地翻著PPT,但是卻沒有配合講解。使學生只看了熱鬧,沒有學會新知識。
(2)在教學中,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①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恰當地選擇直觀手段;
②直觀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學生對教學內容比較生疏時,在理解遇到困難的時候才需要教師運用直觀:
③直視手段的運用必須與教師的講解密切配合。教師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善于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結合學生在課堂上反應的問題及時調整直觀與講解的比例:
④要在直觀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認識。
31.【知識點】心理健康
【參考答案】
(1)小明面臨的是挫折適應問題。
(2)原因是考試失敗。小明一直學習成績很好,不能夠接受這次失敗。
(3)可采取的措施:
①幫助小明樹立正確的挫折觀.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與思想準備;
②幫助小明確定適當的抱負水平,即根據實際情況確定適當的目標;
③適度感受挫折,鍛煉挫折承受力;
④幫助小明分析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改進的措施。
教師資格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教師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