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對某一教學單元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在于評定學生,而是為了調控教學,這種測驗是( )。
A.安置性測驗
B.形成性測驗
C.診斷性測驗
D.總結性測驗
參考答案:
B
參考解析:安置性測驗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組。安置性測驗涉及的范圍比較窄.難度也比較低。診斷性測驗能夠反映學習中常見的錯誤,診斷學習困難.特別是找到困難的成因。診斷性測驗的目的是發現問題,評分不作為正式成績。總結性測驗用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階段性總結分析。在一個段落或一門課結束后,教師會編制一套試題,全面考察學生的掌握情況。現行小學學科測驗多采用閉卷形式,有時候也要求學生完成實踐性課題;形成性測驗針對某一教學單元而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其目的不在于評定學生,而是為了調控教學。故選B。
2.小學階段的教學應側重的教學方法是( )。
A.講演法
B.探究的方法
C.直觀的方法
D.實習的方法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不能長久集中,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強、可塑性強,但更多的是對學習的形式感興趣,因此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應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來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只有孩子感興趣的東西,他們才會有求知欲,這是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利用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孩子獲得形象、生動的感性認識。如有目的地選擇一些貼近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教學材料,教師就可以利用實物模型、圖片、掛圖、簡筆畫、體態語、全身反應、圖表、板書、多媒體等幫助學生將英語與客觀事物建立起直接的聯系,使孩子在頭腦中能形成比較鮮明的事物表象,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并能將他們所學的知識應用到他們的實際生活當中。
3.某學生在測試中得了高分,她將結果歸為運氣好,這種歸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內部—穩定—可控的
B.內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C.外部—穩定—可控的
D.外部—不穩定—不可控的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美國心理學家韋納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又把人們活動成敗的原因即行為責任主要歸結為六個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務難易、運氣(機遇)好壞、身心狀態、外界環境。這六大因素都具有以上三個維度的屬性。其中運氣是屬于外部因素,且是不穩定的,不可控的因素。故本題選D。
4.學生作業出現錯題時,教師讓他把該題做十遍,這屬于(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懲罰
D.自我強化
參考答案:
C
參考解析:給他不想要的刺激(做十遍),降低反應(做錯題)發生的概率,屬于懲罰。
5.老師在批評調皮不愛學習的學生時,常說你又不是為你父母學習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 )。
A.自我意識
B.學習目的
C.學習需要
D.學習動機
參考答案:
D
參考解析:這里主要考查的知識點是動機,就是要讓學生的外部動機轉為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由外部誘因所引起,而內部動機則是出于個體自身內部的需要。
相關推薦:
2021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答案 ※ 萬題庫估分 ※ 微信對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