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4月教師資格認定培訓考試
心理學(小學)試題
課程代碼:22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對學生影響最大、最直接的人是( )。
A.同輩群體 B.教師 C.父母 D.兄弟姐妹
2.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內在心理因素有( )。
A.文化環境 B.學校類型 C.心理發展 D.教師
3.心理衛生教育最適宜的時期是( )。
A.幼兒階段 B.小學階段 C.初中階段 D.高中階段
4.奠定兒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礎的是( )。
A.社會 B.家庭 C.學校 D.教師
5.“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種( )。
A.雙避式沖突 B.雙趨式沖突
C.趨避式沖突 D.雙重趨避式沖突
6.不成熟的沖突解決方式有( )。
A.重建 B.輪流 C.選擇 D.逃避
7.研究發現,個體遵守紀律的心理發展分為( )。
A.三階段 B.四階段 C.五階段 D.兩階段
8.班集體建設中最關鍵的因素是( )。
A.班主任 B.目標和規范 C.學生人數 D.班干部
9.認為兒童的道德行為或道德品質的形成,并不以年齡大小為轉移,也不取決于年齡的理論家是( )。
A.皮亞杰 B.柯爾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10.柯爾伯格將兒童的道德判斷發展分為( )。
A.二階段 B.三階段 C.四階段 D.六階段
11.皮亞杰研究發現,8—10歲兒童的道德判斷處于( )。
A.權威階段 B.互惠或可逆階段
C.自我中心階段 D.公正階段
12.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創造力與智力高度相關 B.高智力者,創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創造力高 D.知識經驗與創造力有正相關
13.隱喻訓練法的發明人是( )。
A.奧斯本 B.戈登 C.吉爾福特 D.戴維斯
14.小學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A.小學教育中教與學的心理活動
B.小學教育中教與學及其與環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
C.小學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變的規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確
15.在行為的動機體系中起主導作用的動機是( )。
A.沒有意識到的動機 B.意識到的動機
C.內部動機 D.外部動機
16.小學生認知技能獲得的主要方式是( )。
A.規則的發現學習 B.在嘗試解決問題中學習
C.從范例中學習 D.沒有正確答案
17.概念形成的主要方式是( )。
A.接受學習 B.有意義接受學習
C.發現學習 D.沒有正確答案
18.學“角”這一概念,對“鈍角”、“銳角”、“直角”概念的學習產生的影響屬于( )。
A.負遷移 B.縱向遷移
C.橫向遷移 D.非特殊成分的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