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2 頁: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
第 3 頁:答案: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 |
第 4 頁:答案:簡答題;論述題 |
四川省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教育學(B級) 試卷
(課程代碼66603)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l分,共l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據可查證的資料,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在 【 】
A.公元前1000年左右
B.公元前1500年左右
C.公元前2000年左右
D.公元前2500年左右
2.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的是 【 】
A.《理想國》
B.《大教學論》
C.《普通教育學》
D.《愛彌爾》
3.我國現行學制屬于 【 】
A.單軌學制
B.雙軌學制
C.分支型學制
D.階梯型學制
4.從作用的方向來看,教育功能可分為 【 】
A.個體功能和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C.顯性功能和隱l生功能
D.謀生功能和享用功能
5.認為人的價值高于社會價值,把人作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價值取向屬于【 】
A.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C.政治本位論
D.經濟本位論
6.由橫向劃分的學校階段占絕對優勢的學制結構是 【 】
A.單軌學制
B.雙軌學制
C.三軌學制
D.多軌學制
7.從學生的社會地位來看,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應處于 【 】
A.從屬地位
B.主導地位
C.主體地位
D.邊緣地位
8.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過程、速度大體相同,這說明其身心發展具有 【 】
A.順序性的特征
B.穩定性的特征
C.差異性的特征
D.不均衡性的特征
9.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是 【 】
A.教學策略
B.教學設計
C.教學思想
D.教學模式
10.以有組織的學科內容作為課程組織的基礎的課程類型屬于 【 】
A.活動課程
B.校本課程
C.綜合課程
D.學科課程
11.參與小組討論的人數一般以 【 】
A.2~3人為宜
B.5~8人為宜
C.10人以上為宜
D.20人以上為宜
12.因為遵循傳統習俗而違背教育規范所造成的失范行為被稱為 【 】
A.目的型失范行為
B.價值取向型失范行為
C.情感型失范行為
D.傳統型失范行為
13.最早提出對班級教學進行改造的是 【 】
A.“道爾頓制”
B.“哈利斯制”
C.“巴達維亞法”
D.“特朗普里制”
14.測驗結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程度是 【 】
A.效度
B.區分度
C.信度
D.難度
15.班級組織的發育經歷的第二階段是 【 】
A.團體要求與個人屬性的矛盾
B.個人屬性之間的矛盾
C.團體要求架構內的矛盾
D.團體要求與團體文化的矛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