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企業所得稅法律制度 |
第 4 頁:第二節 個人所得稅法律制度 |
五、資產的稅收處理
(一)固定資產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準予扣除。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
(三)無形資產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準予扣除。
(四)長期待攤費用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發生的應在1個年度以上或幾個年度進行攤銷的費用。
(五)投資資產
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企業在轉讓或者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準予扣除。
(六)存貨
企業使用或者銷售存貨,按照規定計算的存貨成本,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七)資產損失
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應在按稅法規定實際確認或者實際發生的當年申報扣除,不得提前或延后扣除。
六、應納稅額的計算
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減免稅額-抵免稅額
七、稅收優惠
(一)免稅收人
1.國債利息收人。
2.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3.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4.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人。
5.股權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因股權分置改革而接受的非流通股股東作為對價注人資產和被非流通股股東豁免債務,上市公司應增加注冊資本或資本公積,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二)減、免稅所得
1.免征企業所得稅的項目。
2.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項目。
3.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投資經營的所得。
4.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
5.符合條件的技術轉讓所得。
6.非居民企業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
7.小型微利企業。
8.高新技術企業。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減免稅
(四)加計扣除
1.研究開發費用。
2.安置殘疾人員及國家鼓勵安置的其他就業人員所支付的工資。
(五)應納稅所得額抵扣
創業投資企業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可以按投資額的一定比例抵扣應納稅所得額。
(六)加速折舊
企業的固定資產由于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采取如速折舊的方法。
(七)減計收人
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所取得的收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計收人。
(八)應納稅額抵免
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