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預算管理的主要內容 |
第 2 頁:第二節 預算的編制方法與程序 |
第 3 頁:第三節 預算編制 |
第 4 頁:第四節 預算的執行與考核 |
第三節 預算編制
一、業務預算的編制
(一)銷售預算是整個預算的編制起點,其他預算的編制都以銷售預算為基礎。
(二)生產預算唯一只有實物量指標。
預計生產量=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存貨-預計期初存貨
(三)直接材料預算以生產預算為基礎編制,同時要考慮原材料存貨水平
預計材料采購量=預計生產需要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四)直接人工預算是以生產預算為基礎編制的,不需另外預計現金支出,可直接參加現金預算的匯總。
(五)制造費用預算分為變動制造費用和固定制造費用兩部分。變動制造費用以生產預算為基礎來編制,固定制造費用需要逐項進行預計。制造費用產生的現金支出應扣除非付現費用(如:折舊費)
(六)產品成本預算是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制造費用預算的匯總。其主要內容是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七)銷售費用預算以銷售預算為基礎。管理費用多屬于固定成本,所以,管理費用預算一般是以過去的實際開支為基礎,按預算期可預見的變化來調整。
二、專門決策預算的編制
專門決策預算主要是長期投資預算(又稱資本支出預算),通常是指與項目投資決策相關的專門預算,它往往涉及長期建設項目的資金投放與籌集,并經常跨越多個年度。編制專門決策預算的依據,是項目財務可行性分析資料以及企業籌資決策資料。
三、財務預算的編制
(一)現金預算是以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為依據編制的,專門反映預算期內預計現金收入與現金支出,以及為滿足理想現金余額而進行籌資或歸還借款等的預算。現金預算由可供使用現金、現金支出、現金余缺、現金籌措與運用四部分構成。
(二)利潤表預算用來綜合反映企業在計劃期的預計經營成果,是企業最主要的財務預算表之一。編制依據是各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和現金預算。注意:①權責發生制,②所得稅是估算數。
(三)資產負債表預算用來反映企業在計劃期末預計的財務狀況。編制目的在于判斷預算反映的財務狀況的穩定性和流動性。如果通過預計資產負債表的分析,發現某些財務比率不佳,必要時可修改有關預算,以改善財務狀況。
資產負債表預算的編制需以計劃期開始日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結合計劃期間各項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現金預算和預計利潤表進行編制。它是編制全面預算的終點。
【總結】①在生產領域的相關預算中,綜合性最強的是單位生產成本預算(以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和制造費用預算為基礎)②財務預算綜合性最強,在財務預算中,綜合性最強的是資產負債表預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