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量本利分析概述 |
第 2 頁:單一產品量本利分析 |
第 3 頁:多種產品量本利分析 |
第 4 頁:目標利潤分析 |
第 5 頁:利潤敏感性分析 |
第 6 頁:量本利分析在經營決策中的應用 |
第八章 成本管理
第二節 量本利分析與應用
量本利分析概述
【考情分析】
考頻星級:☆
【高頻考點】:量本利分析概述
利潤是企業經營成果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而企業利潤的高低取決于成本和收入的多少,其中收入主要由售價和銷售量來決定。企業要想獲利,必須盡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髙售價,增加銷售量,顯而易見,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存布著密切關系。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必須客觀分析這三者之間的內在規律,尋找三者之間的均衡點,為企業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的管理信息。
(一)量本利分析的含義
量本利分析,也叫本量利分析,簡稱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它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研究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成本、業務量和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揭示變量之間的內在規律性,為企業預測、決策、規劃和業績考評提供必要的財務信息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量本利分析主要包括保本分析、安全邊際分析、多種產品量本利分析、目標利潤分析和利潤的敏感性分析等內容。
量本利分析作為一種完整的方法體系,在企業經營管理工作中應用十分廣泛。運用量本利分析可以預測在保本、保利條件下應實現的銷售量或銷售額;與風險分析相結合,可以為企業提供降低經營風險的方法和手段,以保證企業實現既定目標;與決策分析相聯系,可以用于企業進行有關的生產決策、定價決策和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為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責任會計應用等提供理論準備。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設
一般來說,量本利分析主要基于以下四個假設前提:
1.總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組成
該假設要求企業所發生的全部成本可以按其性態區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并且變動成本總額與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固定成本總額保持不變。按成本習性劃分成本是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前提條件。
2.銷售收入與業務量呈完全線性關系
該假設要求銷售收入必須隨業務量的變化而變化,兩者之間應保持完全線性關系,因此,當銷售量在相關范圍內變化時,產品的單價不會發生變化。
3.產銷平衡
假設當期產品的生產量與業務量相一致,不考慮存貨水平變動對利潤的影響。即假定每期生產的產品總量總是能在當期全部銷售出去,產銷平衡。
4.產品產銷結構穩定
假設同時生產銷售多種產品的企業,其銷售產品的品種結構不變。即在一個生產與銷售多種產品的企業,以價值形式表現的產品的產銷總量發生變化時,原來各產品的產銷額在全部產品的產銷額中所占的比重不會發生變化。
(三)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
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關系式
量本利分析所考慮的相關因素主要包括銷售量、單價、銷售收入、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息稅前利潤等。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列基本公式來反映:
利潤 = 銷售收入 - 總成本
=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 銷售量 × 單價 - 銷售量 × 單位變動成本 - 固定成本
= 銷售量 × (單價 - 單位變動成本)- 固定成本
它含有五個相互聯系的變量,給定其中四個變量,便可求出另外一個變量的值。
2.邊際貢獻
邊際貢獻,又稱為邊際利潤、貢獻毛益等,是指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后的余額。邊際貢獻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以絕對額表現的邊際貢獻,分為邊際貢獻總額和單位邊際貢獻;另一種是以相對數表示的邊際貢獻率,是邊際貢獻與銷售額的比率。
邊際貢獻總額 = 銷售收入 - 變動成本
= 銷售量 × 單位邊際貢獻
= 銷售收入 × 邊際貢獻率
單位邊際貢獻 = 單價 - 單位變動成本
= 單價 × 邊際貢獻率
根據量本利基本關系,利潤、邊際貢獻及固定成本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為:
利潤 = 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
=銷售量 × 單位邊際貢獻 - 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 × 邊際貢獻率 - 固定成本
關注566會計職稱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內部資料等信息!
會計職稱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會計職稱"
初級QQ群: | 中級QQ群: |
---|
相關推薦:
2015年會計職稱考試《中級經濟法》強化習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