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會計年度
會計年度,是指以年度為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時間區間,是反映單位財務狀況、核算經營成果的時間界限。通常一個單位的經營和業務活動,總是連續不斷進行的,如果等到單位的經營和業務活動全部結束之后,才核算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則既不利于單位外部各利益關系方了解單位的經營情況,也不能滿足單位自身經營管理的需要。因此,會計上將連續不斷的經營過程人為地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時段,分段進行結算,分段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分段反映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這種分段進行會計核算的時間區間,在會計上稱為會計期間。劃分會計期間是會計的重要假設之一。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我國是以公歷年度為會計年度,即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為一個會計年度。每一個會計年度還可以按照公歷日期具體劃分為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根據其經濟特點和管理需要,明確會計年度的起止日期。有的國家或地區還允許有多個會計年度供單位選擇使用。單位一旦采用其中某個會計年度,就不能隨意變更。我國的會計年度之所以采用公歷制,主要是與我國的計劃、財政年度等保持一致,以便于國民經濟的計劃管理和財政管理。
四、記賬本位幣
各單位日常的生產經營、業務收支等活動多數表現為實物運動.如廠房、機器設備和其他財物的進出核算等,由于這些實物的計量單位干差萬別,有重量、長度、容積、臺、件等,無法在量上進行比較.不便于實物管理和會計計量、計算。為全面反映單位的生產經營、業務收支、經費劃撥等日常活動情況,會計核算客觀上需要有一種統一的計量單位作為各種實物的計價度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是衡量一般商品價值的尺度,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點。因此,會計核算選擇了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用貨幣形式來反映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和業務活動的全過程。
記賬本位幣,是指日常登記會計賬簿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時用以計量的貨幣,也就是單位進行會計業務核算時所使用的貨幣。根據《會計法》的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人民幣是我國的法定貨幣,在我國境內具有廣泛的流通性。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具有廣泛的適應性,便于會計信息口徑的一致。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得到迅速發展,同時我國對外國的投資和對外貿易也日漸增多,這就涉及兩種或兩種以上貨幣的業務往來,而且在一些單位的日常經營活動中,人民幣以外的其他貨幣收支逐步占主導地位。為了便于這些單位對外開展業務,簡化會計核算手續,方便我國境內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閱讀和使用.《會計法》規定,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相關推薦:2010年會計職稱《初級會計實務》專題班講義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