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是反映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各種主要產品單位成本構成情況的報表。該表應當按照主要產品分別編制,是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中某些主要產品成本的進一步反映。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表的分析應當選擇成本超支或節約較多的產品有重點地進行,以更有效地降低產品的單位成本。
(一)一般分析(了解)
(二)各主要項目分析
成本差異=實際成本-標準成本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計劃數量×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實際數量×計劃價格+實際數量×計劃價格-計劃數量×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實際價格-計劃價格)+(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
=價格差異+數量差異
1.直接材料成本的分析
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材料數量差異)=(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
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材料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計劃價格)
【例9-15】假定N產品2×12年成本計劃規定和12月份實際發生的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單價如表所示。
直接材料計劃與實際成本對比表 2×12年12月
項 目 |
材料消耗數量(千克) |
材料價格(元/千克) |
直接材料成本(元) |
本年計劃 |
200 |
16.75 |
3 350 |
本月實際 |
170 |
20.OO |
3 400 |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
|
|
+50 |
『正確答案』
從前述N產品單位成本表和直接材料計劃與實際成本對比表可以看出 ,該產品單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本月實際比本年計劃超支50元 。單位產品材料成本是材料消耗數量與材料價格的乘積 ,其影響因素主要在于材料消耗數量差異(量差) 和材料價格差異(價差)兩個方面。 現用差額計算分析法計算這兩個方面因素變動對直接材料成本超支的影響如下:
材料消耗數量變動的影響=(170-200)×16.75=-502.5(元)
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170×(20-16.75)=+552.5(元)
兩因素影響程度合計=-502.5+552.5=+50(元)
通過以上計算可以看出,N產品的直接材料成本雖然只超支50元,差異不大,但分析結果表明,由于材料消耗量節約(由200千克降為170千克)使材料成本降低502.5元;由于材料價格的提高(由16.75元提為20元)則使材料成本超支552.5元。兩者相抵,凈超支50元。由此可見,N產品材料消耗的節約掩蓋了絕大部分材料價格提高所引起的材料成本超支。
材料消耗節約只要不是偷工減料的結果,一般都是生產車間改革生產工藝、加強成本管理的成績。材料價格的提高,則要看是由于市場價格上漲等客觀原因引起的,還是由于材料采購人員不得力,致使材料買價偏高或材料運雜費增加的結果。
與此相聯系,N產品的本年累計實際平均材料成本與本年計劃持平(均為3 350元),低于本月實際、上年實際平均和歷史先進水平,也不一定是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績,也應比照上述方法進行量差和價差的分析。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單位產品所耗工時變動的影響=(實際工時-計劃工時)×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
每小時工資成本變動的影響=實際工時×(實際每小時工資成本-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
3.制造費用的分析(了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