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固定資產后續支出
原理:符合固定資產確認條件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金額能可靠計量),資本化;否則,費用化。
(一)資本化的后續支出(一般是指改良、改擴建等)
三個階段:
(1)賬面價值轉入在建工程。
(2)固定資產發生的可資本化的后續支出(如領用工程物資、原材料、工程人員薪酬等,增值稅進項稅的處理原則同前文所述),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更新改造等工程完工并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再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
注意:企業在發生可資本化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時,可能涉及替換固定資產的某個組成部分。如果滿足固定資產的確認條件,應當將用于替換的新部件資本化,計入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同時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注意避免重復計算)。
(3)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轉入固定資產,按重新確定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和折舊方法計提折舊。
【例題25·判斷題】將發生的固定資產后續支出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應當終止確認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 )
『正確答案』√
『答案解析』按照準則規定,固定資產后續支出予以資本化的部分,被替換部分的賬面價值要沖減在建工程,終止確認。
【例題26·計算分析題】甲公司是一家飲料生產企業,有關業務資料如下:
(1)20×9年12月,該公司自行建成了一條生產線并投入使用,建造成本為600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率為固定資產原價的3%,預計使用年限為6年。
(2)2×11年12月31日,由于生產的產品適銷對路,現有這條飲料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已難以滿足公司生產發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產線成本過高,周期過長,于是公司決定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改擴建,以提高其生產能力。假定該生產線未發生過減值。
(3)2×12年1月1日至4月30日,經過4個月的改擴建,完成了對這條生產線的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改擴建過程中發生以下支出:用銀行存款購買工程物資一批,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價款為210 000元,增值稅稅額為35 700元,已全部用于改擴建工程,發生有關人員薪酬84 000元。
(4)該生產線改擴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可使用狀態后,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7年,假定改擴建后的生產線的預計凈殘值率為改擴建后其賬面價值的4%,折舊方法為年限平均法。
假定甲公司按年度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為簡化計算過程,整個過程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