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會計職稱考試(初級、中級)大綱下載
2007年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價格變動表
第一章 總論
重點學習:① 信息質量要求、要素的確認和計量。
第二章 存貨
重點注意:① 取消了后進先出法;
② 期末結存存貨計量。
特別注意:可變現凈值如何確定。可變現凈值的確定要區分存貨是可供出售的還是要繼續進行加工的材料,確定了可孌現凈值后,要將存貨的可變現凈值與存貨的賬面成本進行比較,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時,要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第三章 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的計量。
由于固定資產的取得的來源不同,計量也不同。新準則規定,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期限延期付款,實際上是一種融資行為,以后支付的款項和現值兩者之間的差額,實際是利息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于自建固定資產,特別注意自建過程中的單項工程的報廢或毀損、工程物資的報廢或毀損的問題。
融資租賃的固定資產應接合“長期應付款”科目學習。固定資產的后續計量沒有新內容。
固定資產的處置應注意接合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性交易內容學習。
第四章 無形資產
變動:① 舊準則中不可辨認的無形資產――商譽不再確認為無形資產。
注意掌握:① 注意掌握無形資產確認的條件。自創無形資產即研究與開發的無形資產在確認之前發生的開發支出,按原準則規定是予以費用化的。而按新準則規定,研究過程中發生的支出仍然予以費用化,但是進入開發階段之后,滿足資本化條件的支出,應該予以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這期間的研發支出等成功后再轉入無形資產。
對于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及無形資產的攤銷
變化:① 舊準則按一定期限平均攤銷,新準則規定看其是否可以確定使用壽命:如果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可以確定,則按使用壽命攤銷;如果無形資產的使用壽命不確定,則對該項無形資產不再攤銷,而是在期末進行減值測試。如果發生減值,則計提減值準備;如果沒有發生減值,則不作處理。
② 無形資產處置與報廢,與原準則規定沒有區別。
第五章 投資性房地產
注意掌握:① 投資性房地產的確認條件。房地產要區分不同情況計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或投資性房地產。例如企業有待售的房地產,要作為存貨處理;如果房地產對外出租以賺取租金,則作為投產性房地產處理。
② 計量問題。包括初始計量和后續計量。注意區分后續計量的兩種計量方式:成本模式計量和公允價值模式計量。并特別注意公允價值模式計量方式下,要隨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賬面價值并確認損益。不同計量方式轉換:采用成本模式計量方式下,可以將投資性房地產轉為存貨或自用房地產,也可以將存貨或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而且不產生損益;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轉為自用,將產生損益并予以確認;如果自用房地產轉為投資性房地產,產生的損失予以確認,產生的收益則不予確認,而是計入當期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中。
第六章 金融資產
注意:① 金融資產的分類。按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和意圖劃分為四大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通常是指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賬款;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根據標準確認了以后不能隨便改變其分類,但在滿足條件時可以對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交易性金融資產允許改為其他三類金融資產,但持有至到期的投資、貸款或應收款項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之間,不得隨意進行重分類。
② 初始計量采用公允價值。注意交易費用的處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而其他的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則不計入當期損益。
③ 后續計量問題。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且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隨著公允價值的變動隨時調整期末計價;持有至到期的投資以其攤余成本確定,即按實際利率確定;貸款及其他應收款項作一般了解;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在期末也按公允價值計量,但應區別是否將變動計入當期損益。
④ 不同類金融資產之間轉換有相關限制。尤其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資產及應收款項,如果期末賬面成本高于可收回金額,還應考慮是否計提減值準備。
第七章 長期股權投
變化非常大。實際上是將新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第20號《企業合并》的內容合并在一起,注意長期股權投資是怎么形成的:分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兩種情況。發生在企業合并時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其初始投資成本的確認變化非常大。有關成本法和權益法的適用范圍也發生較大變化,成本法下不僅包括無共同控制和無重大影響的情況,而且還包括存在控制的情況下采用成本法進行核算。權益法核算發生了較大變化,不僅是范圍發生了變化,還取消了原來權益法下的“股權投資差額”及“股權投資差額攤銷”,使核算更簡單。
第八章 非貨幣性資產
大家在學習中特別得注意它的靈活性的內容。對于非貨幣性資產。關鍵是要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而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在新的會計準則中規定,可能它采用的是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可能是按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也可能是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來進行確定,到底按什么來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那么我們這里要關注交易是不是具有商業實質。是不是具有商業實質的問題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內容。當然,我們說如果具備商業實質的,并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取得,那么我們就應該用公允價值來確定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說它不具有商業實質或者說公允價值不能可靠的取得,那么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就應該按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來進行入賬。
在確定非貨幣性資產的入賬價值問題上,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到底用公允價值還是賬面價值,如果是用公允價值,是用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還是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并不是說用哪個價值都對,而是在不同的條件下選擇不同的入賬價值。當然,如果在有補價的情況下,那么這個補價怎么確定,影響我們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又是另外一個問題,甚至于有多項資產置換的情況下怎么樣進行分配,這是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對于非貨幣性資產-的問題。
第九章 資產減值
實際上過去在我們的很多章節中都涉及過資產減值的問題,但是現在資產減值它作為一個章節的內容,而且資產減值這章它與原來內容準則中相比較起來,它的操作性比較強,那么我們在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的情況下,那么怎么確定它的可收回金額,我們并不是簡單的算一個可收回金額,將它的可收回金額與賬面價值進行一個比較,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有減值的跡象,如果有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我們再來看是不是它的賬面價值比它的銷售凈額還要高,如果說沒有,賬面成本比它的銷售凈價要低,那么根本就沒有減值根本就不用測試,如果賬面成本比它的銷售凈價還要高,那么這時必須要算它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那么也就是說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和它的銷售凈價孰高,確定的是可收回金額。這塊是相當復雜的,我們講時還要一步一步去推,那么它就象是一個流程圖,而需要情況是還是不是,是怎樣,不是又怎樣,那么一層一層的劃分操作起來相對比較容易些,實物工作中操作性比較強一點,如果說確定確實是減值的情況下,那我們要計提資產的減值準備。當然如果計提了減值準備之后,有些資產我們是允許它轉回來的,像存貨,如果說它計提減值準備之后,它的價值又回升了,那我們還是允許轉回這個減值準備;但是對于象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相關的長期資產,計提了減值準備之后就不得再轉回來了。
另外,在資產減值中,由于過去確定資產減值的時候,有一些操作非常困難的情況,假如說A資產和B資產,那么A資產的成本可以確定,它的可收回金額可以確定,但是B資產的成本可以確定,但它的可收回金額不能確定,B不單獨產生經濟利益,它是為A來服務的,那么我們這時就要確定資產組,資產組的認定和資產組的減值,就為我們實際工作中帶來一定的方便,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我們會講到資產組怎么確定,怎樣確定它是不是減值的問題。
最后在講到資產減值的問題中還會涉及到企業合并產生的商譽,商譽不進行攤銷。它不象過去無形資產商譽要進行攤銷,現在商譽并不進行攤銷,而是每年終了的時候,我們對商譽進行減值測試。那么當商譽減值的情況下,我們要計提商譽的減值準備,這就要和企業合并的問題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要和我們的股權投資的問題結合在一起。
推薦:2007年會計職稱考試遠程網絡輔導方案
點擊進入搶報!
更多資料請訪問:考試吧會計職稱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