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選題 |
第 2 頁:多選題 |
第 3 頁:判斷題 |
第 4 頁:計算題 |
第 5 頁:綜合題 |
第 6 頁:單選題答案 |
第 8 頁:多選題答案 |
第 10 頁:判斷題答案 |
第 11 頁:計算題答案 |
第 12 頁:綜合題答案 |
三、判斷題
1
[答案]:N
[解析]:可控邊際貢獻也稱部門經(jīng)理邊際貢獻,它衡量了部門經(jīng)理有效運用其控制下的資源的能力,是評價利潤中心管理者業(yè)績的理想指標。參見教材第210頁。
[該題針對“責任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2
[答案]:N
[解析]:理想標準成本是指在現(xiàn)有條件下所能達到的最優(yōu)成本水平,正常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情況下企業(yè)經(jīng)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成本標準,正常標準成本通常大于理想標準成本。參見教材第199頁。
[該題針對“標準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3
[答案]:N
[解析]:增值作業(yè)也可能產(chǎn)生非增值成本,增值作業(yè)中因為低效率所發(fā)生的成本就屬于非增值成本。參見教材第207頁。
[該題針對“作業(yè)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4
[答案]:N
[解析]:應該把原題中的“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改為“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參見教材第213頁。
[該題針對“股利分配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5
[答案]:N
[解析]:代理理論認為,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業(yè)的代理成本,同時增加了外部融資成本,理想的股利政策應當使用兩種成本之和最小。參見教材第213頁。
[該題針對“股利分配理論”知識點進行考核]
6
[答案]:Y
[解析]:三差異法將固定制造費用成本總差異分解為耗費差異、產(chǎn)量差異和效率差異三種。其中耗費差異與兩差異法中的耗費差異概念和計算都相同,三差異法與兩差異法的不同只在于它進一步將兩差異法中的能量差異分解為產(chǎn)量差異和效率差異。參見教材第204頁。
[該題針對“成本差異的計算及分析”知識點進行考核]
7
[答案]:Y
[解析]:股利支付程序中的時間順序依次是:股利宣告日、股權登記日、除息日、股利發(fā)放日。在股權登記日之后取得股票的股東則無權享受已宣布的股利。在除息日購入公司股票的投資者不能享有已宣布發(fā)放的股利。參見教材第220頁。
[該題針對“股利支付形式與程序”知識點進行考核]
8
[答案]:N
[解析]:剩余股利政策下,留存收益優(yōu)先保證再投資的需要,從而能保持理想的資本結構,使企業(yè)價值長期最大化。剩余股利政策的理論依據(jù)是MM股利無關理論。參見教材第214頁。
[該題針對“股利政策與企業(yè)價值”知識點進行考核]
9
[答案]:N
[解析]:變動制造費用成本差異是指實際發(fā)生的變動制造費用總額與實際產(chǎn)量下標準變動費用總額之間的差異。參見教材第203頁。
[該題針對“標準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10
[答案]:Y
[解析]:作業(yè)成本法下,直接費用的確認和分配與傳統(tǒng)的成本計算方法相同,間接費用的分配對象不再是產(chǎn)品,而是作業(yè) 。參見教材第205頁。
[該題針對“作業(yè)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