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單項選擇題 |
第 5 頁:多項選擇題 |
第 8 頁:判斷題 |
第 9 頁:不定項選擇題 |
第 10 頁:參考答案及解析 |
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應納所得稅額;(370-70)×25%=75(萬元)。
2.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的源泉扣繳。選項A,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選項B,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選項D,轉讓不動產,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
3.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前的扣除項目。選項C,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不得計算折舊扣除。
4.B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權益性投資收益的確認時間。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按照被投資方做出利潤分配決定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5.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扣除項目的規定。選項A,企業為個人支付的商業保險費不得扣除,但是為職工支付的社會保險費和本企業財產支付的財產保險是可以扣除的;選項B,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債權性投資與權益性投資的比例未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準予扣除;選項D,非銀行企業內營業機構之間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提示】注意結合利息支出的扣除規定。即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非金融企業向非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企業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的部分,可以在稅前扣除。
6.B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業務招待費扣除限額=(4800+400)×5‰=26(萬元)>15×60%=9(萬元),可以扣除9萬元。
【提示】當年超標準的業務招待費不能結轉以后年度繼續抵扣。
7.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中廣告費扣除限額。企業當年的廣告費扣除標準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15%,超過部分可以結轉以后年度扣除。
當年準予扣除的廣告費=500 × 15%=75(萬元),因此當年發生的60萬元可以全部扣除。同時,還可以扣除上年結轉的35萬元中的15萬元,即企業當年可以扣除的廣告費是75萬元。上年剩余的20萬元留待以后年度結轉扣除。
8.D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中相關稅金的扣除規定。選項D,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屬于價外稅,不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9.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稅前禁止扣除項目的內容。不得扣除的支出項目,包括稅收滯納金;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被有關部門處以的罰金、罰款;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等。納稅人逾期歸還銀行貸款,銀行按規定加收的罰息是可以在稅前扣除的。
10.B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益捐贈的扣除限額=利潤總額×12 %=40×12%=4.8(萬元),實際公益救濟性捐贈為5萬元,稅前準予扣除的公益捐贈為4.8萬元,應納稅所得額調增5—4.8=0.2(萬元)。應納稅額=(50+0.2)×25%=12.55(萬元)。
11.D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利息資本化的相關內容。企業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發生借款的,在有關資產購置、建造期間發生的合理的借款費用,應予以資本化,作為資本性支出計入有關資產的成本。廠房建造前發生的借款利息可以在稅前直接扣除,可以扣除的借款費用=3000×4.2%÷12×3=31.5(萬元)。
【提示】注意,可以費用化的利息是2013年前三個月產生的,4月1日之后產生的利息是要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的成本,因此這里的算式要乘以“3”。
12.B
【解析】本題考核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就其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應繳納的所得稅,實行源泉扣繳,以支付人為扣繳義務人,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80×10%=8(萬元)。
13.D
【解析】本題考核工資及三項經費的扣除限額。企業發生的合理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據實扣除;
福利費扣除限額=300×14%=42(萬元),實際發生45萬元,準予扣除42萬元;
工會經費扣除限額=300×2%=6(萬元),實際發生5萬元,可以據實扣除;
職工教育經費扣除限額=300×2.5%=7.5(萬元),實際發生15萬元,準予扣除7.5萬元;
稅前準予扣除的工資和三項經費合計=300+42+5+7.5=354.5(萬元)
14.A
【解析】本題考核生物資產計提折舊的相關規定。可計提折舊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生產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
15.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前的扣除項目。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1)房屋、建筑物以外未投入使用的同定資產;(2)以經營租賃方式租人的固定資產;(3)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4)已足額提取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5)與經營活動無關的固定資產;(6)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的土地;(7)其他不得計算折舊扣除的固定資產。
16.D
【解析】本題考核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相關規定。家具的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小汽車的最低折舊年限為4年;火車的最低折舊年限為10年;電子設備的最低折舊年限為3年。
17.A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的免稅收入。選項BCD均要按規定征收企業所得稅。
18.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加計扣除是指按照稅法規定在實際發生數額的基礎上,再加成-定比例,作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的扣除數額的-種稅收優惠措施。本題中的企業當年開發新產品研發費用實際支出為20萬元,就可按30萬元(20×150%)數額在稅前進行扣除。
19.B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抵免應納稅額的優惠政策。企業購置并實際使用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該專用設備的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
20.C
【解析】本題考核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及應納稅額的計算。根據規定,居民企業轉讓技術所有權所得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該業務中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1550—600—500)×25%×50%=56.25(萬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