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1中考 | 2011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 GRE GMAT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法語 | 德語 | 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考試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考試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駕駛員 | 網絡編輯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核心競爭力”這個概念在中國企業的話語體系中應該是最通用的一個字眼了。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探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幾乎所有關于企業的文章都在追問中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到底在哪里?
在一個追趕型的經濟體中,如何才能更快地跟上發達國家的腳步,企業承擔了更多的責任和焦慮,因而對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追尋也就更加迫切。
到底什么是核心競爭力呢?1990年,著名管理學者普拉哈德和哈默爾提出了核心競爭力的概念,他們認為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強,企業的成功不再歸功于短暫的或偶然的產品開發或靈機一動的市場戰略,而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外在表現。按照他們給出的定義,核心競爭力是能使公司為客戶帶來特殊利益的一種獨有技能或技術。首先這種能力能很好地實現顧客所看重的價值;其次,核心競爭力還必須是企業所特有的,并且是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這種難以模仿的能力能為企業帶來超過平均水平的利潤。最后,核心競爭力還具有延展性,能夠同時應用于多個不同的任務,使企業能在較大范圍內滿足顧客的需要。
中國經濟這些年來增長迅速,市場機會層出不窮。不過令人尷尬的是,機會總是忽然而至,又忽然而去,抓住機會的企業可以迅速壯大,也會因為喪失新的機會很快衰落。毫無疑問,機會主義的市場捕捉能力很難被看作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些年來,的確有很多企業專注于客戶和市場,在技術、品牌等方面不斷積累自己的競爭能力。
總體上來看,在過去這些年里,中國企業的競爭力來自于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學習能力。有企業家說“模仿也是一種創新”,實際上很多優秀的中國企業也正是在不斷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中迅速成長的,GE、IBM、沃爾瑪等等世界500強企業,是中國企業的標桿。
其次是低成本制造能力。中國制造靠著低成本已經走遍世界,并且也因為低成本引發眾多貿易爭端。如何低成本地整合研發、市場和客戶資源,迅速將產品推向市場,是眾多企業制勝法寶。
第三是本土化營銷能力,如何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多層級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客戶,這對于跨國公司有些困難,但這正是中國企業的長項,也是其生存發展的根本所在。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聯想、海爾、華為等企業已經將業務拓展到全球,早就與他們多年來的學習榜樣有了近距離的陣地戰。此時的中國企業,需要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低成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是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市場上,僅僅靠低成本很難有好的發展。創新將是中國企業必須去不斷提升的競爭力能力,無論是技術、產品、營銷或者是運營層面的創新,都將會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而這也是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