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學決策化包括:
1)合理的決策標準:由“足夠滿意化”代替了“最優化”的標準
2)有效的信息系統:掌握企業外部的信息渠道和內部的信息流
3)系統的決策觀念:決策是以整體化最優為目標的
4)科學的決策程序:分為:確定決策目標、探索可行方案、選何必決策三個階段。
5)決策方法科學化:兩大特點:1)數字化、模型化、計算機化;2)發揮人的智慧的所謂“軟”技術,即專家創造力方法。
2、確定型決策方法分為:量本利分析法、線型規劃法、微分法。
3、經營安全狀況分析,可用安全余額和經營安全率表示,安全余額是實際銷售額與盈虧平衡點銷售額的差額。
考點1:安全余額越大,銷售額緊縮的余地越大,經營越安全。
考點2:經營安全率是安全余額與實際銷售額的比值。
考點3:經營安全率在0~1之間,越接近于1,越安全,盈利的可能性越大。
考點4:當經營安全率低于20%時,企業就要做出提高經營安全率的決策。提高經營安全率有兩個途徑:第一,增加銷售額;第二,將盈虧平衡點下移。下移有三種方法:1)降低固定成本、2)降低變動成本;3)增加固定成本,降低變動成本,使總成本下降。
4、風險型決策方法有:收益矩陣(長方形圖)、決策樹(樹表)、敏感性分析等方法。
5、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分為:
1)悲觀決策標準:也稱“華德決策準則”。按照“保守”態度采用“小中取大”法。
2)樂觀系數決策標準:又稱赫威斯準則。樂觀系數a一般取0.667。
3)中庸決策標準
4)最小后悔決策標準:是“后悔值大中取小”法,也稱薩凡奇決策準則。
5)同等概率標準(機會均等標準),也稱拉普拉斯決策標準。
6、編制企業經營計劃的方法有:滾動計劃法(連續靈活、有彈性的計劃形式)、P(計劃)D(執行)C(檢查)A(處理)循環法、綜合平衡法(包含比例關系如:資源分配關系、投入產出關系、整體與局部關系、收入與支出關系)。
7、企業目標管理的實施包括:經營目標體系的建立。設定目標是實施目標管理的起點,也是目標管理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