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yè)對應屆大學生的管理現狀
經權威人力資源機構調查發(fā)現,應屆大學生進入職場后,面臨著工作環(huán)境需要適應、同事不太友善、所學專業(yè)不為所用等等職場新人目前最苦惱的事,同時這些也是用人單位所苦惱的事情。
在應屆大學生初入職場工作過程中,新入職的大學生們最令用人單位感到失望的行為就是“實際操作能力不強,比較懶散”,此選項占總票數的71.35%,主要表現在“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眼高手低”,既不愿意去向同事或其他人學習,而自己又不愿意做什么事情,實際操作能力不強、缺乏溝通意識,成為橫亙在職場新人面前的主要問題。
應屆大學生在工作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缺乏與他人溝通合作的意識” ,此選項占總票數的53.78%;其次是“知識面窄,技能單一” ,此選項占總票數的32.17%;再次是“沒有虛心求教的態(tài)度”,此選項占總票數的23.49%。
經問卷調查,公司對于應屆大學生比較看不慣的是“過于懶散,一切都無所謂”,“做事拖拉,缺乏責任心”,“眼高手低想身居要職”等等行為,這些行為都是應屆大學生發(fā)展的絆腳石,是進入職場后,必須去掉的陋習。
二、應屆大學生對待工作的心理狀態(tài)
對于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進入職場的前半年是最難熬的,是職場新人的職業(yè)浮躁期,一方面,大學生對于現實和理想狀態(tài)的工作情況落差較大,心理準備不足,另一方面,圍城思想嚴重,盲目性較大,造成了自己的心理浮躁,無法適應企業(yè)的生活,無法順利完成職業(yè)化的轉型。
1、 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較大
應屆大學生步入社會,就意味要從學生角色向職業(yè)化角色轉變的開始。大學生初入職場,被人認可的愿望十分強烈,但剛參加工作,往往被上級指派做一些簡單性、操作性、流程性工作;而這些應屆大學生曾經是學校里的高才生或天之嬌子,如今卻只是一名普通員工,做著操作工的工作;進的是名牌大學,學的是熱門專業(yè),但卻沒有獲得期望的薪酬和機會。這種期望值的落差,讓許多應屆大學生無所適從,無法安心工作,尤其看到有些民營企業(yè)中,部分中高層人員無論是學歷還是能力上都跟自己無法相比的時候,這種心理的落差更大。這種心理的落差促使應屆大學畢業(yè)生心態(tài)浮躁,無法看見自己的前途,越加對未來迷茫,感覺自己郁郁不得志,最后走向辭職的邊緣。來源:考試大
2、職業(yè)轉型期
應屆大學生一方面對于工作急于求成,另一方面,遭受挫折后,心理負荷較大,無法承擔工作壓力。
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很多書本知識由于教育的滯后性,在工作中已經過時,很多知識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學習、鍛煉和提高。因此,應屆大學生真正踏入職場以后,很多書本知識無法直接使用,需要放下架子,重新去學習,以使自己勝任現有工作,在工作中的任何過失和錯誤都有可能造成本單位的經濟損失,所以任何小小的失誤也難免招致同事或上級的職責。因此,應屆大學生在工作中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對于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這些心理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釋放或者化解,就可能轉化成對公司或老員工的抱怨,無法使自己在技能上提高,無法融入集體,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最終造成其心理失衡的現象更加嚴重。可以說,應屆大學生只有為自己解壓,對心理進行調適,才能更好的勝任工作和生活。
3、圍城思想嚴重,盲目感強
應屆大學生心智還不成熟,跟同事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受外界影響,總認為自己所在的崗位、工作環(huán)境甚至行業(yè)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山望著一山高,公司的月亮不如其他公司的月亮圓,因此,越發(fā)對自己目前的狀況和工作不滿,這主要是因為人們思考問題時的外向型心理,總是認為所有目前的不如意都是公司的錯,而沒有內向去思考自我,站在社會或企業(yè)的角度考慮這些問題,分不清到底是自身的原因還是公司的原因,這樣造成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楚,目光短淺、眼高手低、互相攀比,正如俗話說的一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甚至在出現不滿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稍不如意就一走了之。
三、對應屆大學生的管理方式
對于初入職場的應屆大學生,在工作上難免會出現忙亂、迷茫等現象,因此,作為用人單位的企業(yè)來說,如何消除大學生的心理落差?如何幫助應屆大學生認識職場?如何使應屆大學生更快適應職場?如何成功將應屆大學生的滿腔熱血轉化成工作積極性?如何使應屆大學生為企業(yè)帶來增殖效益?
1、培訓
企業(yè)在招收應屆大學生后,一般都會對新入職大學生進行入職培訓,企圖通過培訓使員工更快融入企業(yè),然而不少企業(yè)的大學生入職培訓效果并不太好,入職培訓陷入尷尬境地。大學生入職培訓之所以難以取得預期效果的原因,在于企業(yè)的大學生入職培訓陷入“空對空,走過場”、“生死合同”、培訓成為領導秀場、體能訓練等于一切、騾子和馬一起遛、專業(yè)講師不專業(yè)等原因所造成的。
應屆大學生的培訓主要在于使新入職的大學生更多了解企業(yè)的戰(zhàn)略,站在股東的高度去了解公司,對公司充滿信心,從而找到自己在公司中的定位和努力方向,使個人目標和公司目標達到高度的一致性。通過入職培訓,使新入職大學生充分了解公司的企業(yè)文化、組織架構、工作流程體系、工作技能和崗位基本知識等,讓新入職大學生對工作環(huán)境、工作流程有一個充分的了解,更好融入公司中。
當然,對應屆大學生的培訓是一個持續(xù)、系統(tǒng)的工程,僅僅依靠一兩次培訓是無法完成應屆大學生向職業(yè)化員工轉變的,因此,在未來的一定時間內,公司應對新入職大學生進行不斷跟進培訓,如總裁講話、人際關系培訓、溝通技巧以及HR方面的專業(yè)培訓,比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
2、茶話會
為了進一步了解應屆大學生的工作狀況,并且提高新員工對公司的滿意度,人力資源部可以定期組織新老員工茶話會,選擇有代表性的老員工,讓他們跟新入職大學生交流,將自己對企業(yè)文化的理解、公司的概況等等傳導給大學生,同時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也鼓勵應屆大學生多談談對公司的理解、崗位上的經驗、工作困惑以及工作中的難點,可以讓新老員工形成互動,同時也能促使新員工之間互相去了解以及傳授適應企業(yè)的經驗。
茶話會是個比較簡單的融合的方式,并且操作起來比較簡單和可行,在會上通過老員工的現身說法,對于新員工有很大的指引作用,但是人力資源部在組織茶話會時,要積極去引導員工向積極的方向去發(fā)展,對于消極的、負面的新聞要及時消除。
相關推薦:2010年5月人力資源師三級真題點評(文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