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貨幣政策工具又稱貨幣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貨幣政策工具可分為一般性政策工具和選擇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經常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商業銀行可運用的資金減少,貸款能力下降,貨幣乘數變小,市場貨幣量便會相應減少。所以在通貨膨脹時,中央銀行可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反之,則降低。法定準備金率的作用效果十分明顯。一方面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體系創造派生存款的能力,而且其他政策工具也都是以此為基礎,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就等于凍結了一部分商業銀行的超額準備;另一方面法定準備金率對商業銀行的資金總量影響巨大,因為它對應數額龐大的存款總量,并通過貨幣乘數的作用,對貨幣供給總量產生更大的影響。人們通常認為這一政策工具效果過分猛烈,它的調整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因此,一般對法定準備金率的調整都持謹慎態度。
(2)再貼現政策。它是指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用持有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融資所作的政策規定。再貼現政策一般包括再貼現率的確定和再貼現的資格條件。再貼現率主要著眼于短期,中央銀行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再貼現率,以影響銀行借入成本,進而影響商業銀行對社會的信用量,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總量。在傳導機制上,商業銀行需要以較高的代價才能獲得中央銀行的貸款,便會提高對客戶的貼現率或提高放款利率,其結果就會使得信用量收縮,市場貨幣供應量減少;反之則相反。中央銀行對再貼現資格條件的規定則著眼于長期的政策效用,以發揮抑制或扶持作用,并改變資金流向。
(3)公開市場業務。它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以此來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政策行為。當中央銀行認為應該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就在金融市場上買進有價證券(主要是政府債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價證券。隨著中央銀行宏觀調控作用的重要性加強,貨幣政策工具也趨向多元化,因而出現了一些供選擇使用的新措施,這些措施被稱為“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政策工具主要有兩類: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指導。
、僦苯有庞每刂。它是指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商業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控制。其具體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額與信用配額、信用條件限制,規定金融機構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
、陂g接信用指導。它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來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行為的做法。
相關推薦:2009年下半年證券從業考試各科考試大綱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