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財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國家預算、稅收、國債、財政補貼、財政管理體制、轉移支付制度等。這些手段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配合協調使用。
(1)國家預算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為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計劃,國家預算能夠全面反映國家財力規模和平衡狀態,并且是各種財政政策手段綜合運用結果的反映,因而在宏觀調控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國家預算收支的規模和收支平衡狀態可以對社會供求的總量平衡發生影響。在一定時期,當其他社會需求總量不變時,財政赤字具有擴張社會總需求的功能;財政采用結余政策和壓縮財政支出具有縮小社會總需求的功能。國家預算的支出方向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的結構平衡。財政投資主要運于能源、交通及重要的基礎產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財政投資的多少和投資方向直接影響和制約國民經濟的部門結構,因而具有造就未來經濟結構框架的功能,也有矯正當期結構失衡狀態的功能。
(2)稅收是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由于稅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特征,使得它既是籌集財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又是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稅收調節經濟的首要功能是調節收入的分配。首先,稅制的設置可以調節和制約企業間的稅負水平。“區別對待”的稅制可以達到鼓勵一部分企業的發展,限制另一部分企業的發展的目的;“公平稅負”稅制的設置則可使各類稅負水平大致相當。當前為適應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國通過稅制改革,設置統一的內資企業所得稅和中性稅率的增值稅就是發揮“公平稅負”的政策效應,促進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其次通過設置個人所得稅可以調節個人收入的差距。稅收可以調節社會總供求的結構。財政稅收可以根據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不同對象設置稅種或在同一稅種中實行差別稅率,以控制需求數量和調節供求結構。稅收對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調節功能。對出口產品的退稅政策可用來鼓勵出口,進口關稅的設置用來調節進口商品的品種和數量。
(3)國債是國家按照有償信用原則籌集財政資金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實現政府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格局,將部分企業和居民收入以信用方式集中在政府手中,以擴大政府收支的規模。國債可以調節國民收入的使用結構和產業結構,將部分用于消費的資金轉化為投資基金,用于農業、能源、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的薄弱部門和“瓶頸”產業的發展,調整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合理化。
國債可以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流通量,主要通過擴大或減少國債發行、降低或提高國債利率和貼現率以及公開市場業務來調節資金供求和貨幣供應。
(4)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將一部分財政資金無償補助給企業和居民的一種再分配形式。我國財政補貼主要包括: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財政貼息、房租補貼、職工生活補貼和外貿補貼。
(5)財政管理體制是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政府之間以及國家與企事業單位之間資金管理權限和財力劃分的一種根本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各地區、各部門之間的財力分配。
(6)轉移支付制度是中央財政將集中的一部分財政資金,按一定的標準撥付給地方財政的一項制度。其主要功能是調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縱向不平衡,以及調整地區間財政橫向不平衡。
6.整個國家財政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和作用,分為“自動穩定器”和“相機抉擇”兩個方面。在我國,財政政策主要是發揮“相機抉擇”的作用。
(1)財政政策的種類與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財政政策分為:松的財政政策、緊的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總的來說,緊的財政政策將使得過熱的經濟受到控制,證券市場也將走弱;而松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發展,證券市場走強。松的財政政策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
①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擴大減免稅范圍。其政策的經濟效應是:增加微觀經濟主體的收入,以刺激經濟主體的投資需求,從而擴大社會供給。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增加人們的收入,并同時增加了他們的投資需求和消費支出。前者直接引起證券市場價格上漲,后者則使得社會總需求增加。而總需求增加又會刺激投資需求,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企業利潤增加。同時,企業稅后利潤增加也將刺激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加利潤總額,從而促進股票價格上漲。再者因市場需求活躍,企業經營環境改善,盈利能力增強,進而降低了還本付息的風險,債券價格也將上揚。
②擴大財政支出,加大財政赤字。政策效應是:擴大社會總需求,從而刺激投資,擴大就業。政府通過政府購買和公共支出,增加商品和勞務需求,激勵企業增加投入,提高產出水平,于是企業利潤增加,經營風險降低,將使得股價和債券價格上升。同時居民在經濟復蘇中增加了收入,持有貨幣增加,景氣的趨勢更增加了投資信心,買氣增強,股市和債市趨于活躍,價格自然上揚。特別是與政府購買和支出相關的企業將最先最直接從財政政策中獲益,因而有關企業的股價和債券價格將率先上漲。
③減少國債發行(或回購部分短期國債)。其政策效應是擴大貨幣供應量,以擴大社會總需求,從而刺激生產。這首先將直接對債市特別是國債產生影響,由于債券供給規模減少,價格上揚,繼而由貨幣供給效應和證券聯動效應,整個證券市場價格均會上揚。
④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往往使財政支出擴大,其政策效應是擴大社會總需求和刺激供給增加。緊的財政政策的經濟效應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與上述分析相反,不再一一敘述。
(2)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實現短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發揮“相機抉擇”作用,即政府根據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來選擇相應的財政政策,調節和控制社會總供求的均衡。這些運作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①當社會總需求不足時,單純使用松的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增加赤字,以擴大社會總需求,也可以采取擴大稅收減免、增加財政補貼等政策,刺激微觀經濟主體的投資需求,證券價格上漲。②當社會總供給不足時,單純使用緊縮性財政政策,通過減少赤字、增加公開市場上出售國債的數量,以及減少財政補貼等政策,壓縮社會總需求,證券價格下跌。③當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時,可以搭配運用“松”、“緊”政策。一方面通過增加赤字、擴大支出等政策刺激總需求增長;另一方面采取擴大稅收、調高稅率等措施抑制微觀經濟主體的供給。如果支出總量效應大于稅收效應,那么,對證券價格的上揚會起到一種推動的作用。
④當社會總供給小于社會總需求時,可以搭配使用“松”、“緊”政策。一方面通過壓縮支出、減少赤字等政策縮小社會總需求;另一方面采取擴大稅收減免、減少稅收等措施刺激微觀經濟主體增加供給。支出的壓縮效應大于稅收的緊縮效應,證券價格下跌。
(3)實現中長期財政目標的運作及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為了達到中長期財政政策目標,財政政策的運作主要是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改革、調整稅制。其做法是:①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在預算支出中優先安排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的投資。②運用財政貼息、財政信用支出以及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提供投資或者擔保,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農業的發展。③通過合理確定國債規模,吸納部分社會資金,列入中央預算,轉作政府的集中性投資,用于能源、交通的重點建設。④調整和改革整個稅制體系,或者調整部分主要稅制,以實現對收入分配的調節。特定的稅制體系或主要稅制,其客觀作用有利于刺激效率,或有利于收入的平等。一般來說,實行邊際稅率較高的超額累進稅制有利于收入的平等,而邊際稅率較低的超額累進稅制有利于刺激效率。政府根據一定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要求,調整和改革稅制體系,以利于進行宏觀調控,達到既定的目標。國家產業政策主要通過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實現。優先發展的產業將得到一系列政策優惠和扶植,因而將獲得較高的利潤和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勢必受到投資者的普遍青睞,股價自然會上揚。債券價格也會因為這些產業具有較低的經營風險,從而具有較低的還本付息風險而上漲。即便在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下,這些產業也會受到特殊照顧,因而產業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長期而深遠的。“九五”計劃明確提出,我國產業政策是重點支持機械、電子、石化、汽車等支柱產業,加大農業、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產業的投資力度。這些產業將直接受惠于產業政策,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4)財政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也是十分復雜的,正確地運用財政政策來為證券投資決策服務,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注有關的統計資料信息,認清經濟形勢。
②從各種媒介中了解經濟界人士對經濟的看法,政府官員日常活動、講話,分析其經濟觀點、主張、性格,從而預見政府可能采取的經濟措施和采取措施的時機。
③分析過去類似形勢下的政府行為及其經濟影響,以作前車之鑒。
④關注年度財政預算,從而把握財政收支總量的變化趨勢,更重要的是對財政收支結構及其重點作出分析,以便了解政府的財政投資重點和傾斜政策。受傾斜的產業必有好的業績,股價自然上漲。
⑤在非常時期對經濟形勢分析,預見財政政策的調整,結合行業分析作出投資選擇。與政府訂貨密切相關的企業對財政政策極為敏感。
⑥在預見和分析財政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相應政策對經濟形勢的綜合影響(比如通貨膨脹、利率等),結合上市公司的內部分析,分析個股的變化趨勢。
相關推薦:2009年下半年證券從業考試各科考試大綱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