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利率或稱利息率,是指在借貸期內所形成的利息額與所貸資金額的比率。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關系中債務人使用資金的代價,也是債權人出讓資金使用權的報酬。從宏觀經濟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動反映出市場資金供求的變動狀況。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市場利率有不同的表現。在經濟持續繁榮增長時期,資金供不應求,利率上升;當經濟蕭條市場疲軟時,利率會隨著資金需求的減少而下降。除了跟整體經濟狀況密切相關之外,利率影響著人們的儲蓄、投資和消費行為,利率結構也影響著居民金融資產的選擇,影響著證券的持有結構。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政府宏觀調控能力的不斷加強,利率,特別是基準利率已經成為一項行之有效的貨幣政策工具。
7.匯率是外匯市場上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相互交換的比率,即以本國貨幣表示的外國貨幣的價格。一國的匯率會因該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通貨膨脹率、利率、經濟增長率等的變化而波動;反之,匯率波動又會影響一國的進出口、資本流動,并影響一國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在當前國際分工異常發達、各國間經濟聯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匯率的變動對一國的國內經濟、對外經濟以及國際間的經濟聯系都產生著重大影響。為了不使匯率的過分波動危及一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經濟關系的協調,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都通過在外匯市場上拋售或收購外匯的方式干預外匯市場,以影響外匯供求,進而影響匯率。本世紀70 年代以來,除了各國金融當局經常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使政府干預越來越多地成為影響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外,還出現了幾個國家的中央銀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情況,尤其是90 年代以后,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強化,聯合干預的現象更加頻繁。此外,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變化,也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一國對外貿易結構、通貨膨脹率以及實際利率水平等因素,從而對匯率水平產生影響。
8.財政收支包括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兩個方面。財政收入是國家為了保證實現政府職能的需要,通過稅收等渠道集中的公共性資金收入;財政支出則是為滿足政府執行職能需要而使用的財政資金。核算財政收支總額是為了進行財政收支狀況的對比。收大于支是盈余,收不抵支則出現財政赤字。如果財政赤字過大,就會引起社會總需求的膨脹和社會總供求的失衡。
9.國際收支一般是一國居民在一定時期內與非居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及其他往來中所產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統記錄。這里的“居民”是指在國內居住一年以上的自然人和法人。國際收支中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經常項目主要反映一國的貿易和勞務往來狀況;資本項目則集中反映一國同國外資金往來的情況,反映著一國利用外資和償還本金的執行情況。全面了解掌握國際收支狀況,有利于從宏觀上對國家的開放規模和開放速度進行規劃、預測和控制。
10.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是指一定時期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固定資產再生產中投入資金的數量。投資規模是否適度,是影響經濟穩定與增長的一個決定因素。投資規模過小,不利于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物質技術基礎;投資規模安排過大,超出了一定時期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可能,又會造成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導致經濟大起大落。在經濟增長上升時期,尤其要注意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防止投資規模的膨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這方面有多次教訓。固定資產投資領域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各地方盲目擴大投資規模,又導致了社會總需求的膨脹,導致物價大幅度上漲,影響到經濟的協調發展,最終又不得不回過頭來壓縮投資規模,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因此,適度安排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才是宏觀經濟得以合理、高效運行的必要前提。
相關推薦:2009年下半年證券從業考試各科考試大綱匯總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