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共6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財政存在的前提是( )。
A.社會產品
B.社會再生產
C.市場失靈
D. 貨幣流通
標準答案: c
2、 公共產品的核心特征是()
A,非排他性
B,非競爭性
C,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D,排他性和競爭性
標準答案: c
3、 實現公共產品生產效率的基本途徑是( )。
A. 完善政府收支制度
B. 完善公共部門的組織制度和激勵約束制度
C.完善公共部門的效率評估制度
D.改變公共部門的壟斷性質
標準答案: b
4、 考核交通、教育等支出時,應采用的方法是( )。
A. 成本效益分析法
B. 最低收費法
C. 公共勞務收費法
D. 投入產出分析法
標準答案: c
解析:對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如基本建設投資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對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國防支出),采用“最低費用”分析法;對于那些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其經濟效益難以直接衡量,而其產品可以全部或部分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則采用“公共勞務收費法”來衡量和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益。
5、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有多種方法,國防支出適宜采用()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費用選擇法
C,公共勞務收費法
D,公開招標法
標準答案: b
解析:國防支出只有社會效益,而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適宜采用最低費用法。
6、 開放以后,我國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變化趨勢是()
A,上升
B,下降
A, 前者上升,后者下降
D,前者下降,后者上升
標準答案: b
61、 公共產品的特征是 ( )。
A.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B. 收益的非排他性
C. 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
D.提供目的的贏利性
標準答案: a, b, c
解析:公共產品的特征主要包括: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收益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競爭性和提供目的的非贏利性。
62、 社會公平的準則有 ( )。
A.效率與公平并重
B.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C.保證生存權
D.允許先富與共富
E.共同富裕
標準答案: b, c, e
63、 下列項目適宜用最低費用選擇法衡量效益的是( )。
A.水利設施
B. 軍事設施
C. 文化設施
D. 衛生設施
標準答案: b, c, d
解析:A適宜成本-效益分析法衡量效益。
64、 下列財務資料中,除另有規定者外,至少保存10年的有 ( )。
A.賬簿
B.發票的存根聯
C.收支憑證的粘貼簿
D.發票登記簿
E.進銷登記簿
標準答案: a, c, e
解析:見教材100頁,賬簿、收支憑證粘貼簿,進銷貨登記簿等資料除另有規定者外,至少保存10年,BD保存5年
65、 對納稅人下列行為,稅務機關要求納稅人提供納稅擔保的有( )。
A.未按期繳納稅款
B.在限期內明顯轉移其應稅貨物
C.辦理注冊稅務登記手續
D.外來經營者在本地購買發票
E.需要出境但欠繳稅款的
標準答案: b, d, e
解析:考核納稅擔保的對象,見教材109頁
66、 正確理解國際稅收的概念,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
A.是指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征納活動
B. 體現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
C.是獨立的稅種
D. 是由國家稅收派生出來的
E.所涉及的納稅人必須是跨國納稅人
標準答案: b, d, e
解析:國際稅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政府,在對跨國納稅人進行分別課稅而形成的征納關系中所發生的國家之間的稅收分配關系。國際稅收不是一個獨立的稅種,是由國家稅收派生出來的,不能離開跨國納稅人這一因素。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