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選題 (共6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 在現代市場經濟社會中,財政存在的前提是( )。
A.社會產品
B.社會再生產
C.市場失靈
D. 貨幣流通
標準答案: c
2、 公共產品的核心特征是()
A,非排他性
B,非競爭性
C,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D,排他性和競爭性
標準答案: c
3、 實現公共產品生產效率的基本途徑是( )。
A. 完善政府收支制度
B. 完善公共部門的組織制度和激勵約束制度
C.完善公共部門的效率評估制度
D.改變公共部門的壟斷性質
標準答案: b
4、 考核交通、教育等支出時,應采用的方法是( )。
A. 成本效益分析法
B. 最低收費法
C. 公共勞務收費法
D. 投入產出分析法
標準答案: c
解析:對于那些有直接經濟效益的支出項目(如基本建設投資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對于那些只有社會效益、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國防支出),采用“最低費用”分析法;對于那些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但其經濟效益難以直接衡量,而其產品可以全部或部分進入市場的支出項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則采用“公共勞務收費法”來衡量和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益。
5、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有多種方法,國防支出適宜采用()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費用選擇法
C,公共勞務收費法
D,公開招標法
標準答案: b
解析:國防支出只有社會效益,而且其產品不能進入市場,適宜采用最低費用法。
6、 開放以后,我國財政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以及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總額的比重變化趨勢是()
A,上升
B,下降
A, 前者上升,后者下降
D,前者下降,后者上升
標準答案: b
67、 根據增值稅的有關規定,允許抵扣的貨物運費金額包括( )。
A. 發票上注明的運費
B. 發票上注明的建設基金
C. 隨同運費支付的裝卸費
D. 隨同運費支付的保險費
標準答案: a, b
解析:準予計算進項稅額抵扣的貨物運費金額是指在運輸單位開具的發票上注明的運費和建設基金。
68、 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的購銷業務,不按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作價的,下列方法中可以作為稅務機關據以調整的有 ( )。
A.相關價格法
B.平均價格法
C. 按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
D.其他合理辦法
標準答案: c, d
解析:企業與關聯企業之間的購銷業務,不按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作價的,稅務機關可以按照一下順序調整其計稅收入總額或應納稅所得額:(1)按照獨立企業之間進行相同或者類似業務活動的價格;(2)按照再銷售給無關聯關系的第三者的轉售價格所應取得的收入和利潤水平;(3)成本加合理的費用和利潤法;(4)其他合理的方法。
69、 納稅人申報辦理注銷稅務登記的原因有 ( )。
A.發生解散、破產、撤消的情形
B.住所、經營地點變動而涉及改變稅務登記機關
C. 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D.增減注冊資本
標準答案: a, b, c
解析:納稅人申報辦理注銷稅務登記的情形主要包括:納稅人發生解散、破產、撤消以及其他的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納稅人因住所、經營地點變動而涉及改變稅務登記機關的;納稅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的。D應申請辦理變更稅務登記
70、 下列哪些并不是衡量宏觀稅收負擔的指標( )。
A. 國民收入負擔率
B. 企業直接稅負擔率
C. 企業純收入負擔率
D. 企業全部稅收負擔率
標準答案: b, c, d
71、 下列關于政府采購程序的表述正確的有( )。
A. 貨物或者服務項目采取邀請招標方式的,采購人應從符合相應資格條件的供應商中通過隨機方式選擇三家以上的供應商
B. 采用詢價采購方式進行政府采購時,詢價小組中的專家人數不得小于成員總數的2/3
C.招標采購中出現投標人的報價均超過了采購預算,采購人不能支付的情形應予以廢標
D.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為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十五年
E. 采購文件的保存期限為采購結束之日起至少保存二十年
標準答案: a, b, c, d
72、 下列企業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六年至第十年減半征收企業得所稅()。
A、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
B、 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C、在海南經濟特區設立的從事機場、港口、碼頭、鐵路、公路、電站、煤礦等基礎設施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從事農業開發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
D、 在上海浦東新區設立的從事機場、港口、鐵路、公路、電站等能源、交通建設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
標準答案: b, c, d
解析:根據教材87頁“稅收優惠“。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實行2免3減半。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