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知識 | 經濟基礎理論 | |
工商管理 | 農 業 | |
商業管理 | 商業營銷 | |
稅 務 | 物 資 | |
財 政 | 金 融 | |
! ‰U | 郵 電 | |
水路運輸 | 公路運輸 | |
鐵路運輸 | 人力資源 | |
房 地 產 | 旅 行 社 | |
價格管理 | 飯店管理 | |
工商行政 | 建筑經濟 |
51.學習的特點包括( )。
A.學習是通過練習而發生的 B.學習的獲得必須通過直接經驗
C.行為的改變是學習的結果 D.學習的效果是相對持久的
E.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而發生的
52.頭腦風暴法的原則是( )。
A.即時評判 B.遲延評判
C.量變醞釀質變 D.決策越快越好
E.參與者越多越好
53.激勵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系表現在( )。
A.激勵必須滿足員工的任何需要
B.激勵必須兼顧員工需要與組織目標
C.只有滿足員工需要才能促進組織績效的改善
D.組織對員工需要滿足的方式和程度要予以控制
E.激勵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組織績效提高的方式滿足員工的需要
54.根據企業的戰略和目標進行組織職能設計時,必須考慮( ).
A.基本職能設計 B.關鍵職能設計
C.職能的分解 D.辦公環境的設計
E.市場薪酬水平
55.把員工視為有價值的( ),是現代人力資源戰略的基本理念。
A.減利要素 B.成本要素
C.資源 D.增利要素
E.資產
56.組織中的勞動力因素主要涉及( )等人口統計學方面的狀況。
A.勞動力的年齡狀況 B.勞動力的異質性
C.受教育程度 D勞動力的同質性
E.勞動力的統一性
57.雇傭關系表現為( )。
A.經濟關系 B.法律關系
C.契約關系 D.生產關系
E.合作關系
58.促成長期雇傭關系的措施有多種,主要的措施包括( )。
A.具有競爭力的薪酬水平 B.以外部招聘為主的招聘制度
C.低于市場的薪酬水平 D.強化組織文化的影響
E.以內部勞動力市場為主的招聘制度
59.在進行人員擁有量預測過程中,常用的預測方法包括( )。
A.德爾菲法 B.工作評價
C.馬爾科夫模型 D.人員核查法
E.因素比較法
60.對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規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 )。
A.給予警告 B.責令改正
C.處以罰款 D.吊銷營業執照 E.拘留
61.通過公文筐測驗,可以鑒定應試者的( )。
A.工作獨立性 B.工作的計劃性 C.預測能力
D.文字溝通能力 E.情緒控制能力
62.職業生涯管理政策是一個政策體系,它主要由下列哪些政策構成?( )
A.培養政策與引進政策 B.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
C.專家政策與通才政策 D.應付處于“停滯”中的管理人員
E.產品定價政策
63.人力資源開發培訓的直接效果不取決于(
A.鼓勵合作的文化氛圍 B.基于團隊的工作設計
C.對受訓員工加以認同 D.職位評價
E.崗位設計
64.導致員工降職的原因有多種,主要的原因包括( )。
A.組織裁員或裁減組織層次 B.員工自身健康原因或工作意向的改變
C.員工工作失職或工作績效不佳 D.員工受組織紀律處分
E.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
65.按照工作特性模式理論,屬于工作特征核心方面的有( )。
A.自主權 B.溝通程度
C.工作的重要性 D.監督程度
E.技能的多樣化程度
66.員工的獎金一般應該與( )有關。
A.企業效益 B.所屬部門的業績
C.員工個人業績 D.工齡
E.工作條件
67.決定企業薪資等級數量的因素有( )。
A.薪資結構線的斜率 B.薪酬調查得到的薪資水平
C.職務總數 D.企業的薪資政策
E.企業晉升政策
68.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相比,勞動密集型產業的( )通常會比較高。
A.就業彈性 B.勞動力供給彈性,
C.勞動力的交叉工資彈性 D.勞動力需求彈性
E.勞動力的供求彈性
69.下列有關個人勞動力供給決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工資率上升時,如果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勞動者的個人勞動供給時間減少
B.工資率上升時,如果收入效應大于替代效應,勞動者的個人勞動供給時間增加
C.通常情況下,在工資率比較低時,替代效應要大于收入效應
D.通常情況下,在工資率比較低時,替代效應要小于收入效應
E.個人勞動力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后彎曲的曲線
70.下列各項活動中屬于人力資本投資活動的是( )。
A.接受正規教育
B.參加體育鍛煉
C.為提高智力水平而加強營養
D.妻子因隨丈夫調動而從原來的公司辭職,到新地方重新尋找工作
E.小張因家庭困難,高中未畢業就參加Y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