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會計核算的基本要求
1.關于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基本要求
(1)單位應當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依法設置會計賬簿是單位進行會計核算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實行獨立核算的單位都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2)單位應當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依法使用會計賬簿。
一是單位應當依據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
二是登記會計賬簿應當按照記賬規則進行。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或隔頁、缺頁、跳行的,應當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并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在更正處加蓋印章。
(3)會計賬簿的種類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其中,對實行手工記賬的,總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應當采用訂本式賬簿。
(4)單位的會計賬簿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監管。
《實施辦法》規定,對單位使用的總賬、銀行存款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等主要會計賬簿的印刷、銷售、注冊、使用等環節由縣以上財政部門實行監督和管理。
(5)私設會計賬簿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2.關于會計核算依據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九條規定:“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是指各單位在生產經營或預算執行過程中發生的包括引起或未引起資金增減變化的經濟活動。
應當指出,并非所有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都需要進行會計記錄和會計核算;
如簽訂合同或協議的經濟業務事項
在簽訂合同或協議時,一般不需進行會計核算
只有當實際履行合同或協議并引起資金運動時,才需要對履行合同或協議這一經濟業務事項如實進行記錄和反映,進行會計核算。
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是一種嚴重的違法行為。
【例題·判斷題】《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為依據,但并非所有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都需要進行會計記錄和會計核算。( )
[答案]對
3.關于會計資料的基本要求
會計資料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
《會計法》第十三條第一款和第三款規定:“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所謂偽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是指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為前提編造不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
所謂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是指用涂改、挖補等手段來改變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等的真實內容、歪曲事實真相的行為,即篡改事實。
偽造、變造… …的主體為“任何單位和個人”,即:既包括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為單位內部的非法目的而實施的偽造、變造會計資料和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行為,也包括為他人偽造、變造會計資料和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提供方便的行為。
比如,某單位業務員到商店購買商品,示意售貨員開具假發票并持假發票到本單位會計機構報銷。在這一事件中,假發票的開具方和索取方都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責任主體,都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例題·單選題】(2004)A單位會計王某采用涂改手段,將金額為10000元的購貨發票改為40000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有關規定,該行為屬于( )。
A.偽造會計憑證
B.變造會計憑證
C.偽造會計賬簿
D.變造會計賬簿
[答案]B
【例題·判斷題】(2004)變造會計憑證的行為,是指用涂改、挖補等方法改變會計憑證真實內容的行為。( )
[答案]對
4.關于會計期間的基本要求
以一年為一個會計期間稱為會計年度。一般來講,每個會計年度還可以按照公歷日期劃分為半年度、季度、月份,以滿足單位經營管理和投資者對會計資料的需要。
《會計法》第十一條規定:“會計年度自公歷l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國務院發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十九條規定:“企業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l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結賬日分別為公歷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例題·單選題】根據《會計法》第十—條的規定,我國會計年度的期間為( ) 。
A.公歷1月1 日起至12門3l日止
B.農歷1月1日起至12月21日止
C.公歷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 日止
D.農歷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1日止
[答案]A
【例題·判斷題】為了更好的復核會計核算的權責發生制,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的特點自行劃分會計期間。( )
[答案]錯
5.關于記賬本位幣的基本要求
記賬本位幣,是指用于日常登記賬簿和編制會計報表用以計量的貨幣。也就是單位主要會計核算業務所使用的貨幣。
《會計法》第十二條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例題·判斷題】《會計法》規定,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也必須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 )
[答案]錯
6.關于會計記錄文字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這樣規定,實際上是允許在會計記錄文字上可以并用中文和其他通用文字。使用中文是強制性的,使用其他通用文字是備選性的,不能理解為可以使用中文,也可以使用其他通用文字。
【例題·單選題】我國《會計法》規定,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因此,在民族自治的地方會計記錄( )。
A.只能使用中文
B.可以使用中文以外的另一種民族文字
C.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
D.只能使用一種文字
[答案]C
7.關于會計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
會計檔案,是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的重要歷史資料和證據,一般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會計資料等會計核算的專業材料。
(1)會計憑證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匯總憑證,其他會計憑證;
(2)會計賬簿類: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固定資產卡片賬、輔助賬簿,其他會計賬簿;
(3)財務報告類:月度、季度、年度財務報告,包括會計報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說明,其他財務報告;
(4)其他類: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應當保存的會計核算專業資料,會計檔案移交清冊,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第一,會計檔案應當妥善保管。
會計檔案由單位會計機構負責整理立卷歸檔,并保管一年期滿后移交單位的會計檔案管理機構,沒有專門設置檔案管理機構的單位應由會計機構指定專人繼續保管。
單位會計檔案不得外借,遇有特殊情況,經本單位負責人批準可以提供查閱或復制原件。
第二,會計檔案應當分期保管。
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分為永久和定期兩類,定期保管期限分為3年、5年、l0年、l5年和25年五類,保管期限從會計年度終了后第一天算起。
三個永久:年度財務報告(決算)、會計檔案保管清冊、會計檔案銷毀清冊。
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保管25年
其余憑證、賬是15年
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銀行對賬單5年
月、季報 3年
第三,會計檔案應當按照規定程序銷毀。
對于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需要銷毀時,應有單位檔案管理機構提出銷毀意見,會同會計機構共同鑒定嚴格審查,編造銷毀清冊,報單位負責人批準后,由單位檔案管理機構和會計機構,共同派員監銷;
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及其他未了事項原始憑證,不得銷毀,應當單獨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項完結時為止;
正在項目建設期間的建設單位,其保管期滿的會計檔案不得銷毀。
【例題·多選題】單位的( ),應當建立檔案,按照國家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管理。
A.會計憑證
B.會計賬簿
C.財務會計報告
D.其它會計資料及其電子存儲介質
[答案]ABCD
【例題·判斷題】(2001)保管期滿但未結清的債權債務原始憑證,經單位負責人批準后可以銷毀。( )
[答案]錯
【例題·單選題】原始憑證不得外借,其他單位如因特殊需要使用原始憑證時,須經本單位( )同意,可以復制。
A.會計檔案保管人員
B.單位負責人
C.總會計師
D.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答案]B
8.關于會計電算化的基本要求
《會計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件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單位使用的會計核算軟件,應當按照規定經市(地)以上財政部門評審或者確認。”
【例題·單選題】(2001)《會計法》規定,我國會計年度自( )
A.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B.農歷1月1日起至12月30日止
C.公歷4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
D.公歷10月1日起至次年9月30日止
[答案]A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