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社會思維 |
第 2 頁:社會心理 |
第 4 頁:社會思維 |
第 5 頁:社會關系 |
第 7 頁:社會影響 |
社會關系(四)
1.侵犯行為
(1)含義:又稱攻擊行為和暴力行為,有意傷害他人身心健康的任何行為;由侵犯行為、侵犯動機(直接原因)和社會評價三個方面的因素構成。
(2)種類:①根據侵犯行為的方式,可分為言語侵犯與動作侵犯。②根據侵犯行為的動機,可分為工具性侵犯和報復性侵犯。③根據侵犯行為是否違背社會準則,可分為反社會的侵犯行為、親社會的侵犯行為和被認可的侵犯行為。
(3)原因:①本能論:弗洛伊德認為,人有生本能和死本能兩種,死本能是自我破壞的傾向,人只要活著,死本能就會受到生本能的妨礙,因而對內的破壞傾向轉向外部,即侵犯行為。洛倫茨認為,侵犯是一種本能,具有生物保護的意義。人類侵犯的避免,可以采取耗散侵犯本能的方法,如發展冒險性體育活動。②挫折—侵犯說:多拉德認提出該理論,認為侵犯是挫折的一種后果、侵犯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為條件。米勒對其進行了修正,認為挫折也可以產生侵犯以外的后果,并不一定引起侵犯。伯克威茲認為,挫折導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引起的情緒狀態,如憤怒,侵犯的發生還與情境中的侵犯線索有關。③社會學習論:班杜拉認為,侵犯是習得的,其機制為聯想、強化和模仿。
(4)有關的因素:①溫度:在38到41攝氏度內,隨溫度升高,人們暴力傾向會增強。②興奮轉移:憤怒、鍛煉、噪聲、淫穢電影等引起的激起都會增加人們的侵犯。③侵犯線索:武器效應。④去個體化。⑤飲酒。
(5)減少方法:利用懲罰;降低挫折與學習抑制;替代性攻擊與宣泄。
(6)與侵犯行為有關的一項經典研究:津巴多,斯坦福監獄實驗。
我們經常說,某人人緣很好或某人人緣很差,這里的人緣指的就是人際關系,而人際關系就是社會關系的產物,多學點關于社會關系的心理學知識,說不定還能幫我們賺個好人緣呢,哈哈。
編輯推薦:
· | 2022考研復試聯系導師有哪些注意事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常見問題 | 04-28 |
· | 2022年考研復試面試回答提問方法有 | 04-28 |
· | 2022考研復試怎么緩解緩解焦慮心態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訣竅介紹 | 04-27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如何準備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英語口語常見句式 | 04-26 |
· | 2022年考研復試的四個細節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準備:與導師及時交流 | 04-26 |
· | 2022考研復試面試的綜合技巧 | 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