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考試吧論壇 Exam8視線 考試商城 網絡課程 模擬考試 考友錄 實用文檔 求職招聘 論文下載 | ||
![]() |
2012中考 | 2012高考 | 2012考研 | 考研培訓 | 在職研 | 自學考試 | 成人高考 | 法律碩士 | MBA考試 MPA考試 | 中科院 |
|
![]() |
四六級 | 職稱英語 | 商務英語 | 公共英語 | 托福 | 托業 | 雅思 | 專四專八 | 口譯筆譯 | 博思 GRE GMAT | 新概念英語 | 成人英語三級 | 申碩英語 | 攻碩英語 | 職稱日語 | 日語學習 | 零起點法語 | 零起點德語 | 零起點韓語 |
|
![]() |
計算機等級考試 | 軟件水平考試 | 職稱計算機 | 微軟認證 | 思科認證 | Oracle認證 | Linux認證 華為認證 | Java認證 |
|
![]() |
公務員 | 報關員 | 銀行從業資格 | 證券從業資格 | 期貨從業資格 | 司法考試 | 法律顧問 | 導游資格 報檢員 | 教師資格 | 社會工作者 | 外銷員 | 國際商務師 | 跟單員 | 單證員 | 物流師 | 價格鑒證師 人力資源 | 管理咨詢師 | 秘書資格 | 心理咨詢師 | 出版專業資格 | 廣告師職業水平 | 駕駛員 網絡編輯 | 公共營養師 | 國際貨運代理人 | 保險從業資格 | 電子商務師 | 普通話 | 企業培訓師 營銷師 |
|
![]() |
衛生資格 | 執業醫師 | 執業藥師 | 執業護士 | |
![]() |
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證) | 經濟師 | 會計職稱 | 注冊會計師 | 審計師 | 注冊稅務師 注冊資產評估師 | 高級會計師 | ACCA | 統計師 | 精算師 | 理財規劃師 | 國際內審師 |
|
![]() |
一級建造師 | 二級建造師 | 造價工程師 | 造價員 | 咨詢工程師 | 監理工程師 | 安全工程師 質量工程師 | 物業管理師 | 招標師 | 結構工程師 | 建筑師 | 房地產估價師 | 土地估價師 | 巖土師 設備監理師 | 房地產經紀人 | 投資項目管理師 | 土地登記代理人 | 環境影響評價師 | 環保工程師 城市規劃師 | 公路監理師 | 公路造價師 | 安全評價師 | 電氣工程師 | 注冊測繪師 | 注冊計量師 化工工程師 | 材料員 |
|
![]() |
繽紛校園 | 實用文檔 | 英語學習 | 作文大全 | 求職招聘 | 論文下載 | 訪談 | 游戲 |
要把題目看清楚了
去年的考試大家都能夠看到了,有單選題,去年是20分,每個題目1分。多選是10分,每個題目2分。去年的題型比較多,有單選、多選,還有對比分析題,對比分析題給大家說一說,對比分析題是我們《國際金融》上比較有特色的題目,這種題型和我們的教材特點是相聯系的,因為我們的教材上有很多概念的對比,比如說廣義上的國際收支和狹義上的國際收支。去年考了國際清償能力和國際儲備之間的對比。還有遠期外部交易和外部期貨交易的對比。國際租賃里面的跨國租賃和離岸租賃的對比。當然,還有福費廷和保付代理的區別,我們的書關于概念之間或者是業務之間的對比方面的內容還是挺多的。今年的考試基本上這種題型還是會有的。大家在答這種題型的只有要注意,不要只把兩個概念寫上去就完事了,你把兩個概念答上去之后,還要進行對比,他們之間有什么不同,最好是1、2、3條例要清楚。當然,如果書上只有兩個概念,它沒有具體的分析,有什么區別的時候,這個時候要自己總結。比如說我們去年考的題目,國際儲備和國際清償能力之間,書上也說了,但不是很完整,也沒有條例性,我們自己總結了幾點,發揮廣大考生的創造力,這是沒有問題的,這是對比分析題。去年還考了一個題目比較特點,就是判斷題。要求你判斷正誤,如果是對或者是錯,要說明理由。這個題目實際上也就相當于帶判斷的簡答題,先讓你回答正確與否,先要有一個明確的態度,是對還是錯,然后回答一下為什么對、為什么錯。答題思路也要清晰。
還有簡答題、論述題,尤其是論述題,同學們問得比較多的是只寫要點能得多少分,問這個問題的同學還比較多。只回答要點肯定不行,要點要精煉,回答要點的時候最好是和書上的一模一樣,因為書上的句子精煉一些,也比較嚴謹,但在解釋的時候,用我們自己的話,談談自己的理解,當然這種解釋一定要有。但要注意第一是一定要有,但不能少。有的同學理解是偷懶,不想寫。如果不寫,只回答要點的話,很多同學問這能得多少分?我想肯定是一半以下。如果這個題是10恩分、8分,那你得的分肯定是5分、4分以下。這個題也不是很難,就是談談自己的理解。第二,在解釋的時候一定不要說錯誤的話。答的要點是對的,解釋的時候錯了,這樣閱卷老師一看是錯的,這樣性質就已經嚴重,說明你沒有理解。如果自己又想解釋,又怕說錯的話,我覺得有一個投機取巧的辦法,把原句子換一個表達方式,這樣看起來也有解釋。在閱卷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把解釋看得很細。
計算題一定要把題目看清楚了,一定要知道這個題型考的是什么知識點,不要張冠李戴。
答題的時候,一方面要細致,另一方面要認真,第三就是不要怕費事,盡量多答一點,我想把握這幾點問題就不會太大了。
主持人:謝謝閣老師。接下來請閣老師介紹一下這門課有什么重點、難點?
閣明俊:難點方面,一方面是計算,計算有點難度,計算涉及到的東西還是挺多的。當然把我給大家講的四條規則,大家掌握了之后,難度就已經不大了。第二個難點,書上的理論性比較強,兩大理論性難點,一個是國際收支的理論,一個是匯率決定理論。我們的理論有很多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理論,是他們的看法、觀點、套路。這是比較有難度的地方。但關于非常難的部分,我們一般考試的時候考得也不是很難,考得都很科學。在匯率的決定理論里面,有購買力評價理論,比如說今年的重點是相對購買力和絕對購買力評價。關于這方面也是一個難點。其他的難點就是散布在我們的書上,關于直接標價、間接標價、外匯交易、匯率折算、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一些業務也是很難的,比如說互換交易。好在這個書互換交易也沒有寫清楚,大家要掌握貨幣互換和利率互換就可以了。遠期利率協定,實際上這個書也沒有寫清楚,大家只需要掌握概念就行了。書上的期貨交易說的問題也是一大堆,大致上了解一下就可以了。這從理解的角度來說,當然是有點難度。另外,因為大部分同學沒有做過金融交易,有的東西就顯得比較抽象。比如說遠期外匯交易和貨幣期貨之間的區別,這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好在我們考試的時候也不會考你有沒有真正的理解,能把幾個要點答出來就可以了。如果想理解的話,看看我平時的講課。這是書上的難點。
重點部分前五章比較重要,也比較難,后幾章比較簡單,考試涉及的也比較少,比如說第十章的國際租賃、第十二章的國際金融機構,考的都比較少。第十二章考的都是一些選擇題,它都是純介紹性的。國際租賃和我們的教材聯系也不大,都是非重點。其他的相對來說比較重要一些。
一、國金自考突破錯誤更正與題解 1
二、國際金融疑難解答 3
自考突破錯誤更正與國際金融疑難解答
【提示】文中有圖形,請切換至“頁面“視圖觀看。
一、國金自考突破錯誤更正與題解
(注意此處的更正并不全面,肯定還有!)
P19頁第17題:造成國際收支收入性不平衡的原因有( ).包括C和E嗎?為什么?
(答:這個題目出錯了,題干應該是“造成國際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有“,改一下就包括了,請看教材19-20。C就是第(四)點,E就是第(三)點下面的解釋。)
P19頁第19題中的C選項“信貸政策“可以理解成“貨幣政策“嗎?它是一個什么概念呀?
(答:見教材P36,C是貨幣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通過擴大或減少貸款來增減貨幣供應量。)
P49頁第33題:為什么儲備貨幣發行國會因此而遭受損失了呢?匯率上升為什么不是從中獲利呢?
(答:好比說,假如美元貶值了,那么中國所持有的美元儲備的價值將降低,所以中國將遭受損失;但是美國比較爽,因為美元對外貶值了,美國就可以用一點點外匯(歐元、日元、英鎊或人民幣,如果人民幣能夠成為美國人的外匯的話)就可以將我們手里的美元贖回。因為我們手里持有美元意味著美國人對中國人的負債,它遲早是要償還的,要么是用外匯,要么是用美國生產的商品。當然,如果是用美國的商品償還的話,因為美元對外貶值了,可以很合理地設想美國也會發生了通貨膨脹,那么,我們手里的美元可以從美國人手里購買的商品就少了。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他們用少量的商品就可以換回我們手里大量的美元了。)
P54頁中的7、8題。(答:這兩個題目答案都沒有錯!)
(答:正確的理解是:
第7題本幣對外升值,從貿易的角度說,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E對)。本國出口少了,所以生產會減少(A錯),國民收入也會減少(C錯),失業增加(D對)。另外,根據“貨幣的對內、對外價值同升同降“的規則,本幣對外升值最終會導致本幣的對內升值,也就是物價下降(B對)。
第8題本幣對外貶值,從貿易的角度說,有利于出口(E錯),不利于進口。本國出口多了,所以生產會擴大(A對),國民收入也會增加(C對),就業增加(D對)。另外,根據“貨幣的對內、對外價值同升同降“的規則,本幣對外貶值最終會導致本幣的對內貶值,也就是物價上漲(B對)。)
P59頁計算題第4題,是否有誤?
答:此題計算沒有錯誤,注意是瑞典公司用瑞典克朗換美元,1000萬瑞典克朗當然是兌取更少的美元。
P86的32、33題,是如何做出選擇的啊?那些交易不都是用來規避風險的嗎?請您幫我詳細解釋一下,多謝!
(答:31題是在教材的倒數第二段P108第一行,32題是在該頁的倒數第一段的第五行。這個題目并無什么道理而言。出題者犯了這樣的邏輯錯誤:閣老師是個好老師,好老師就是閣老師。你可一笑了之!)
P87頁的多選第2題,是不是應該選CDE,依據是教材的第90頁
(答:非常正確。)
P91頁計算題第6和第8題,為什么算出的是0.048(美元)和0.0137(美元)而不是(法郎)和(馬克)呢?
答:你說的是對的。但是第7題沒有問題。
P92頁第10題后面答案中的125000是怎麼來的?請您給予解答。
答:這個125000是期貨市場上的一個標準化的規定,“每份“德國馬克期貨合同的數量就是這么多。
P92頁計算題第11題是否應是美出口商3個月后“會收到貨款“,然后決定“賣出“6月到期期貨,而不是“需支付,決定買入“。
(答:是的,你說的很對!)
P92頁計算題的12,13題,我覺得出的有些問題,日元/美元報價為103.72/104.93是否正確?
(答:是的,都弄反了。應該是美元/日元的報價是103.72/104.93,13題也反了。當然答案也要改,也反了。)
P92頁14題我按您課上講解“小/大-大/小“解題過程如下:
如題 1英鎊=11.33-11.34克郎,1英鎊=4.52-4.53盾,則1克郎=4.52/11.34-4.53/11.33=0.3986-0.3998盾,1盾=2.5013/2.5088克朗,與書上答案不一致,請問我的解題思路是否對。(答:解題思路當然是對的,有一點差異的原因是,自考突破把一步分解為兩步,中間有近似的過程。)
P92頁第15題我覺得書上答案有誤,人民幣報價應是2000*8.3455(賣出價),是否對。
(答:是的,這個題目我課堂上已經更改了。或者看我的“國際金融計算黃金規則“)
P108頁第10題,我不明白為什么要"先借本幣",這和未來要付外匯有什么關系呢?
答:先借入本幣,然后去買入即期外匯。用以支付將來的外匯債務。可以思索一下P140-P142的BSI法和LSI法的做法。
P111頁的第5題,為什么不用硬幣計價呢?我覺得答案應該是ACED4個選項.
答:此題考的是教材P126第四段,A按道理是對的,但書上沒有這一點。所以不選。這種低級的題目,你一笑了之!
P112頁的第9題,答案是不是錯了?我覺得應該是AC
答:你說的對!見書P139第二段。
P112(10)答案是否錯了?我認為應該選B D E 或B E ,D我拿不太準,但E是一定要選的(我認為),因為無論是BSI法還是LSI法,在應付賬款中最后不都是要支付的嗎?!所以應該是有外幣流出的呀最后。您說對嗎?
答:答案沒有錯。的確,不管用什么方法,最終應付帳款都是要支付的。但是,經過各種風險管理方法的處理,均把將來外幣的支付轉換為將來本幣的支出。所以D對,E錯。
P130(13)在書中哪呢?
答:在教材的P158第二段,當然答案是對原文的概括。
P145計算題第3題。現有一道計算題,煩請指教。
答:自考突破上這個題目的解答有問題。準確的解答是:A公司從B公司收到0.75%的利息,又以LIBOR+0.75%付給B公司利息,那么它實際上是以LIBOR+0.75%-0.75%的浮動利率籌集到了資金,即籌資利息為LIBOR,比它自己直接籌集浮動利率資金節省了0.25%的利息。
P216頁,第一節的第四點指出:國際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入國的有利影響有:增加就業機會.但是在第二節的第三點又說,國際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入國的不利影響有:增加失業.我就不明白了,國際資本流動對資本輸入國而言,到底是增加就業還是增加失業呢?
答:一般來說,資本輸入對于輸入國而言,應該是增加該國的就業。
例如,Motorola到中國來投資,當然要雇傭很多的中國居民為其工作。
自考突破的內容是有些問題的,不知道編者是怎么想的,有可能是疏忽吧。
二、國際金融疑難解答
主題:借記、貸記
最近我在看書時遇到一個問題,麻煩您抽空給我解釋一下,好嗎:
課本P11上方:有一句話是“借方(Debit)記錄資產的增加和負債的減少,貸方(Credit)記錄資產的減少和負債的增加。“這句話怎么理解呢?【(請看下面的例子。)】
而下面又說“1、凡引起本國外匯收入的項目,亦稱正號項目(Plus Items),記入貸方,記為‘+‘;2、凡引起本國外匯支出的項目,亦稱負號項目(Minus Items),記入借方,為‘-‘。“
結合本頁中間的例子,我的理解是:美國向日本出口價值為100,000美圓的商品,引起了美國的美圓收入【(這里的理解是對的,美國出口導致美國的外匯收入。)】,就美國而言,資產應該是增加了,同時負債減少了,【(但是,你這里錯了,美國出口,則美國的商品減少了,商品是美國的資產,商品資產減少了,所以應該在經常項目下的“貨物(商品進出口)“貸記。)】那么引起外匯收入的項目應記入貸方,記為“+100,000USD“,但是那不就正好和上邊的話沖突了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