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外部數據。由于那些可能危及商業銀行安全的低頻率、高損失事件是很稀少的,所以,必須利用相關的外部數據(無論是公開數據還是行業整合數據)來解決多數商業銀行評估操作風險時因內部損失數據有限、樣本數過少而導致統計結果失真的問題。
使用外部數據必須配合采用專家的情景分析,求出嚴重風險事件下的風險暴露。
三是業務環境和內部控制因素。
為了滿足監管資本的要求,商業銀行在風險計量框架中使用這些因素時,須符合以下標準;
①要將每一個因素調整為有意義的風險要素,應基于實際經驗,并征求專家對相關業務領域的意見。
②在風險評估中,商業銀行對這些因素變動的敏感度和不同因素相對權重的設定必須合理。
③該框架及各種實施情況,包括針對實際評估作出調整的理由,都應當有文件支持,并接受商業銀行內部和監管當局的獨立審查。
2.風險評估原則
由表及里原則。具體可以劃分為:非流程風險、流程環節風險和控制派生風險。
自上而下原則。
從已知到未知原則。
3.風險評估方法
操作風險識別與評估的主要方法包括自我評估法、損失事件數據方法和流程圖等。其中,運用最廣泛、方法最成熟的自我評估法被稱為操作管理的三大基礎管理工具之一。
(1)自我評估法的原則
自我評估法就是在商業銀行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全員風險識別,識別出全行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點,并從損失金額和發生概率兩個角度來評估風險大小。
自我評估的主要目標是鼓勵各級機構承擔責任及主動對操作風險進行識別和管理。
(2)自我評估的作用
(3)自我評估的工具和方法
(4)自我評估的工作流程
第一階段:全員風險識別與報告。
第二階段:作業流程分析和風險識別與評估。作業流程分析和風險識別與評估是進行控制措施識別與評估的基礎和前提。
第三階段:控制活動識別與評估。
第四階段:制定與實施控制優化方案。自我評估的最終目的是優化控制措施,解決沒有控制、控制不足以及控制過度問題。
第五階段:報告自我評估工作和日常監控。
5.3.3 主要業務風險控制
1.柜臺業務
柜臺業務泛指通過商業銀行柜面辦理的業務,是商業銀行各項業務操作的集中體現,也是最容易引發操作風險的業務環節。柜臺業務范圍較廣,包括賬戶管理、存取款、現金庫箱、印押證管理、票據憑證審核、會計核算、帳務處理等各項操作。
(1)主要操作風險點
①賬戶開立、使用、變更與撤銷;
②現金存取款;
③柜員管理;
④重要憑證和重要物品管理;
⑤現金庫箱管理;
⑥平賬和賬務核對;
⑦抹賬、錯賬沖正、掛賬、掛失業務。
(2)操作風險成因
(3)操作風險控制要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