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章 行政管理概述 |
第 2 頁:第二章 行政環境 |
第 3 頁:第三章 行政權力 |
第 4 頁:第四章 行政職能 |
第 5 頁:第五章 行政管理機構 |
第 6 頁:第六章 行政管理事務 |
第 7 頁:第七章 行政管理行為 |
第 8 頁:第八章 行政管理過程 |
第 9 頁:第九章 行政管理方法 |
第 10 頁:第十章 行政管理規范 |
第二章 行政環境
1. 行政環境的基本屬性:復雜性、相關性與綜合性、層次性、動態性;(多項)
2. 以環境因素的形成過程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為標準,行政環境可以劃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自然行政環境與人造行政環境;(多項)
3. 自然環境是構成人類活動最基本的外在環境因素;(單選)
4. 根據對特定系統的作用與影響層次,我們也可以把行政環境劃分為宏觀、中觀、微觀;(多項)
5. 宏觀行政環境是能夠對行政系統策略層次的存在與運行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行政環境因素的集合;(單選)
6. 特定組織內部作為個體的工作人員在具體行政管理活動中必定要與之接銷售量的各種物理、生理與心理因素總和是行政管理環境中的微觀行政環境;(單選)
7. 首先提出行政環境問題并予以研究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約翰M高斯;(單選)
8. 雷格斯建立起了較為系統的行政生態學理論體系;(單選)
9. 雷格斯詳細地分析了過渡型社會在社會結構上的主要特性:形式主義特性、異質性、重疊性;(單選)
10. 農業社會的行政模式被稱為:融合型行政模式;(單選)
11. 工業社會的行政模式被稱為:衍射型行政模式;(單選)
12. 過渡型社會的行政模式被稱為:棱柱型行政模式;(單選)
13. 行政系統的經濟環境基本構成要素應該包括:經濟力量、社會經濟結構、經濟體制以及科技發展水平等基本經濟因素;(多項)
14. 經濟力量因素從根本上制約著行政系統的規模、體制結構與運行方式等基本結構因素;(多項)
15. 社會經濟結構還包含有社會分工與專業化發展程度;(多項)
16. 雷格斯對社會環境進行分類,從而形成其著名的“農業型-過渡型-工業型”社會形態模型;(單選)
17. 經濟體制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以社會經濟組織為中心的各種具體經濟制度與行為規范的總和;(多項)
18. 受限制市場模式的主要特點是:價格的不可決;(單選)
19. 受限制市場模式在我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價格雙軌制和全國市場的分割制;(多項)
20. 當今各國的政權組織形式從縱向上主要可以分成兩大類型:聯邦制與單一制;(多項)
21. 社會組織可以分為兩類:自然團體和人為團體(社會團體);(多項)
22.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現行政黨制度,也是我國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多項)
23.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政權組織形式;(單選)
24. 美國學者阿爾蒙德首先較為系統的提出了“政治文化”這一類似概念;(單選)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