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因素
血小板減少。
主要表現(xiàn)
鼻衄、牙齦出血、嘔血、黑便,或球結膜出血,頭痛、嘔吐、視力模糊。
護理目標
患兒不發(fā)生出血或出血及時得到控制。
護理措施
觀察神志、精神狀態(tài),出現(xiàn)煩躁不安、頭痛、視物模糊、噴射性嘔吐等,應立即報告醫(yī)師。
觀察皮膚紫癜、瘀斑狀況有無發(fā)展與好轉。
觀察大小便顏色及性狀,并保持大便通暢,以免因為便秘致腹壓增加而出血。
注意防治呼吸道疾患,避免因劇烈咳嗽而誘發(fā)和加重出血。
避免患兒煩躁、哭鬧、掙扎及情緒緊張等因素。
有消化道大出血時,應禁食;出血停止后,先給冷流質,以后逐漸過渡到半流質及軟食,并指導家長給予少量多餐;對少量出血、無嘔吐、臨床表現(xiàn)無明顯活動性出血者(大便顏色正常),可選用溫涼、清淡、無刺激性的流質、半流質飲食。
有出血癥狀時,應臥床休息;;出血嚴重時,絕對臥床休息,保持環(huán)境安靜,讓患兒得到充分休息。
觀察血小板計數(shù),當血小板過低時,遵醫(yī)囑輸新鮮血小板。
遵醫(yī)囑給予止血藥和升血小板藥物,并觀察藥物療效。
重點評價
觀察患兒有無出血及出血程度。
減少出血的措施是否實施及效果如何。
三、有感染的危險
相關因素
與服用激素有關。
機體抵抗力降低。
主要表現(xiàn)
發(fā)熱,白細胞計數(shù)尤其是中性粒細胞超出正常范圍。
護理目標
患兒不發(fā)生感染,體溫正常。
護理措施
室內溫濕度適宜,保持溫度18-22℃,濕度50%-60%,定期通風換氣,冬季每天開窗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保持空氣新鮮。
室內空氣每天用0.5%過氧乙酸噴霧1 次。
與感染患兒分室居住,盡量給2-3人的小房間,減少探視人員。
做各種治療應嚴格無菌操作,先護理非感染患兒,后護理感染患兒。
為患兒進行各種穿刺后,應壓迫局部直至不再出血,如穿刺針眼較大應以無菌紗布敷蓋,以防局部感染。
協(xié)助家長做好患兒的生活護理,特別是皮膚、口腔護理。
向患兒及家長做好衛(wèi)生宣教;
優(yōu)質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如飯前、便后洗手,餐后漱口,勤洗澡、換衣、洗頭及剪指、趾甲。
根據(jù)季節(jié)、天氣增減衣服,防止受涼。
病人餐具要專用,并保持清潔,注意飲食衛(wèi)生,不吃不潔食物,以免腸道感染。
8.囑家長不帶患兒去公共場所,以免感染呼吸道疾病。
每天測體溫3次;如有發(fā)熱,則測4-6次。
重點評價
患兒體溫是否正常。
是否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飲食習慣。
**資源推薦:急性腎小球腎炎患兒標準護理計劃
考試吧誠信推薦:2008護理學專業(yè)初級護士(師)考試輔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