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基礎護理程序的安排:
根據患者病情和護理量、護士工作能力安排監護人員,這樣既保證了監護質量,鍛煉護理隊伍,又為基礎護理質量控制找到依據。上午是ICU醫生、護士進行診療的時間,我們將擦浴、更換床單等基礎護理措施集中改在治療活動相對較少的午后進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可使臨床治療與基礎護理減少相互干擾,有利于整體監護工作的有序開展,也減少了夜間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護理程序教學中目標五步教學法的嘗試
護理程序是系統化整體護理的核心。四年制中專護理教學計劃明確指出,專科護理要以護理程序為方法進行整體護理教學。為探討婦產科護理學護理程序的教學方法,1年來,筆者針對護理程序中后兩項不易在課堂教學中具體兌現這一特點,根據目標教學規律,將其優化為以強化前三項為基點的目標五步教學法,并進行了嘗試,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介紹如下。
1 資料
以96級中專三年制護生兩個平行班為實驗對象,經隨機抽樣,一班為實驗組(A組),52人,二班為對照組(B組),50人,兩組均為中專二年級女學生,組間年齡、智能差異無顯著性。
A組用目標五步教學法,B組用普通的護理程序教學法。教學內容為全國統編中專護士《婦產科學及護理》產科部分,時間均為10周,兩組均由同一教師任教,統一考試,試題選用概念、填空、簡答、選擇及病例護理5種類型,由同一非任教老師統一評分。
2 目標五步教學法
2.1 布置預習,明確目標。在每次課即將結束時,教師進行預習提示,布置預習下次課內容,并把事先印好的病案及其它參考材料發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目標去預習。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教材,查閱補習有關知識、討論病例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模擬病房情景,從護理角度體會如何與病人交談、觀察和進行護理查體,并將采集的資料整理分析,初步形成自己的文件記錄和護理設想。
2.2 啟發式講解,系統性評估。改變護理依附于醫療的觀念,突出護理特色,調整教材內容,壓縮、精講,啟發護生思維。教師集中概述某一病例的病因、發病機理、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強調這些癥狀體征對病人心理、生理及社會基本需要的影響,給護生形成整體護理的評估框架,然后讓護生根據教師講解,結合自己掌握的資料,經分析整理,對該病例進行評估,包括一般狀況、社會心理及護理查體。
2.3 解題式自學,找出護理問題,初擬護理措施。在全面評估的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學,找出護理問題,形成護理診斷(現存、潛在、可能性),結合教材中護理要點,圍繞護理問題,擬定護理措施。
2.4 學導式討論,確定護理計劃。分小組或自由討論,有問題可提出,通過相互討論或由教師答疑以解決。再由學生代表集中發言,最后教師歸納確認。如前置胎盤,主要為陰道流血,繼發貧血,甚至休克,社會心理因素為易發生恐懼。其護理問題主要是陰道流血、貧血、恐懼。護理診斷為①恐懼:與疾病知識缺乏和擔心胎兒安全有關;②陰道流血:與胎盤剝離有關;③有感染的危險:與貧血、剝離創面及抵抗力下降有關;④潛在并發癥:失血性休克、早產等。在有序排列護理診斷后仍以討論-發言-歸納的形式,對每個護理診斷制定出具體可測量的預期目標,再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包括評價性、具體實施性、教育性及評估性。以投影形式展示給護生。
2.5 鞏固達標,階段提高。小結、評價反饋達標,可通過提問、作業等形式。此外,每隔2~3周以專題講座形式向護生講解護理程序、系統化整體護理等新知識,這時,老師可選用其它教材,并密切聯系臨床或直接通過醫院見習,以擴大知識面,再認識、再提高。
3 結果
兩組產科護理學階段考試成績:A組平均(89.74±8.69)分,B組平均(85.15±7.94)分,t=2.11,P<0.05,差異有顯著性。
4 討論
4.1 結果顯示,兩組考試成績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用目標五步教學法進行護理程序教學優于普通的護理程序教學。
4.2 目標五步教學法優化了課堂護理程序教學。護理程序中的各步驟雖然在臨床護理中都很重要,但在課堂教學中不宜平均用力。目標五步教學法就是緊緊圍繞護理程序,緊扣課堂目標,從強化前3項訓練為基點所進行的整體護理目標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目標五步教學法進行整體護理教學,即突出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又強化了目標教學環節,還增強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優化了課堂護理程序教學,提高了教學效果。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