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癲癇持續狀態是指一次癲癇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或連續多次發作、發作間期意識或神經功能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多由于突然停用抗癲癇藥或因煙酒、腦卒中、外傷、感染、腫瘤,藥物中毒、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所致。
2.癲癇病人用藥護理:①用藥注意事項:藥物治療的原則為從單一小劑量開始、盡量避免聯合用藥;堅持長期服藥,療程一般在4~5年;停藥遵循緩慢和逐漸減量的原則,一般需6個月以上的時間。切忌癲癇發作控制后自行停藥,或間斷不規則服藥。②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處理:多數抗癲癇藥物有胃腸道反應,宜分次餐后口服。苯妥英鈉可出現胃腸道反應、牙齦增生、共濟失調、粒細胞減少等;卡馬西平可引起眩暈、共濟失調、白細胞減少、骨髓抑制等;丙戊酸鈉可引起食欲缺乏、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肝損害等。
3.化膿性腦膜炎最常見的致病菌是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和腦膜炎雙球菌。腦脊液檢查:壓力增高,外觀渾濁或呈膿性;白細胞總數增高,免疫球蛋白IgG和IgM增高,細菌涂片或細菌培養陽性。
4.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常見致病菌:新生兒及出生小于2個月的患兒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如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等。出生2個月至兒童期,以流感嗜血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和肺炎球菌為主。其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上呼吸道感染或皮膚等處的化膿性感染,致病菌由感染灶入血,經血液循環波及腦膜,引起腦膜和腦組織的炎性改變。
5.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可分為兩種:①暴發型:起病急,發熱、頭痛、嘔吐、煩躁、抽搐等,腦膜刺激征陽性。皮膚迅速出現出血點或瘀斑,意識障礙、血壓下降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進行性休克等癥狀。治療若不及時24小時內死亡。常見病原菌為腦膜炎奈瑟菌。②亞急型:發病前數日可有上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癥狀,年長兒可訴頭痛、肌肉酸痛,嬰幼兒則表現發熱、嘔吐、煩躁、易激惹、精神萎靡、目光凝視、驚厥、昏迷。常見病原菌為流感嗜血桿菌或肺炎雙球菌。
6.腦脊液檢查是確診化膿性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壓力增高,外觀混濁或呈膿性,白細胞數明顯增多達1000╳106/L以上,以中性粒細胞為主;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下降。
7.小兒驚厥典型表現為突然發生意識喪失,眼球上翻,凝視或斜視,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現強直性或陣攣性抽動,持續數秒至數分鐘。若發作持續超過30分鐘或2次發作間歇期意識不能恢復,稱驚厥持續狀態。
8.小兒熱性驚厥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典型特點為:①首次發作年齡多于生后6個月至3歲間,男孩多于女孩;②大多發生于急驟高熱開始后12小時之內;③發作時間短,在10分鐘之內,發作后短暫嗜睡;④在一次發熱性疾病過程中很少連續發作多次,可在以后的發熱性疾病中再次發作;⑤沒有神經系統異常體征,熱退后1周做腦電圖正常。
9.小兒驚厥發作時應就地搶救,不要搬運,立即讓患兒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松解患兒衣領,保證氣道通暢。同時應防止外傷。
練習題
1.患者女,22歲,診斷癲癇給予丙戊酸鈉治療,用藥期間應注意觀察的副作用為
A.牙齦增生
B.共濟失調
C.粒細胞減少
D.血小板減少
E.眩暈
答案:D
2.患兒男,3個月。吐奶,喂養困難,嗜睡2天。查體:面色蒼白,前囟緊張飽滿,臍部少許膿性分泌物。懷疑為化膿性腦膜炎,為確診最重要的檢查是
A. 尿常規
B. 血常規
C. CT
D. 臍分泌物培養
E. 腦脊液檢查
答案:E
(3~5題共用題干)
患兒男,1歲,發熱、咳嗽4小時就診,體溫39.1℃。
3.候診時患兒突然出現眼球上翻,全身抽動,此時首要的措施是
A.呼叫醫生前來治療
B.送搶救室搶救
C.保證氣道通暢
D.開放靜脈通道
E.按壓患兒,避免受傷
答案:C
4.發生高熱驚厥時間多數為急驟高熱后
A. 4小時
B. 6小時
C. 8小時
D. 12小時
E. 24小時
答案:D
5.患兒因高熱驚厥入院治療,經過治療即將痊愈出院,護士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的重點是
A.服藥的方法
B.體格鍛煉的方法
C.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合
D.復查的時間
E.驚厥預防和急救措施
答案:E
↓↓點擊下方鏈接領取[執業護士]真題/考點/模擬題等資料>>>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考試考點資料 ※ 執業護士考試時間 ※ 考試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