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母乳喂養是指
A.出生3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
B.出生2~4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
C.出生4~6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
D.出生4~8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
E.出生6~8個月內采用純母乳喂養
( )
答案:C
解析: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品。嬰兒在出生后2小時內可開始按需哺喂母乳。一般健康母親的乳汁分泌量可滿足4~6個月內嬰兒營養的需要。
52.預防接種屬于
A.非特異性免疫
B.自然主動免疫
C.自然被動免疫
D.人工主動免疫
E.人工被動免疫
( )
答案:D
解析:免疫分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特異性免疫分主動免疫(接觸抗原產生抗體)和被動免疫(直接接受抗體)。人為方法產生免疫能力稱人工免疫,自然方法產生免疫能力稱自然免疫。預防接種屬于人工主動免疫,是用人為的方法使身體接觸抗原而產生抗體。
53.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共同特征中,錯誤的是
A.潛伏性青紫
B.心尖部收縮雜音最明顯
C.肺血量增加,易致感染,肺門舞蹈
D.體循環血量減少,影響發育
E.肺動脈瓣區第二音增強
( )
答案:B
解析: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共同特征有潛伏性青紫;肺血量增加、易致感染;體循環血量減少、影響發育;肺動脈瓣區第二音增強。
54.1歲小兒,站立不穩,診斷為佝僂病活動期,下列治療和護理哪項不妥
A.增加富含維生素D及礦物質的食物
B.鼓勵母親多帶小兒到室外曬太陽
C.加強小兒站立和行走鍛煉
D.口服維生素D
E.給予富含維生素D、鈣、磷和蛋白質的飲食
( )
答案:C
解析:佝僂病活動期小兒,由于骨質軟化,在開始行走后,下肢可因負重發生彎曲,形成膝內翻或膝外翻。
55. 新生兒敗血癥常見的臨床表現不包括
A.精神差,食欲減退
B.出現黃疸或黃疸加重
C.面色青灰,腹脹
D.發熱,體溫不升或不穩定
E.頻繁呼吸暫停
( )
答案:E
解析:新生兒敗血癥常見的臨床表現產前、產時感染一般發生在出生后3天內,產后感染發生在出生后3天以上。表現特點是無特征性,早期表現為精神欠佳、哭聲減弱、體溫異常等,轉而發展為精神萎靡、嗜睡、拒乳、不哭、不動,未成熟兒則表現為體溫不升,出現病理性黃疸并隨著病情進展而加深,嚴重者可有驚厥、昏迷、出血、休克、呼吸異常,少數者很快發展到循環衰竭、DIC、中毒性腸麻痹、酸堿平衡紊亂和膽紅素腦病。可合并化膿性腦膜炎、肺炎、壞死性小腸炎、化膿性關節炎和骨髓炎。
56.結腦患兒腦神經受累后最常見的癥狀是
A.吞咽功能喪失
B.面神經癱瘓
C.失語
D.聽覺障礙
E.視力下降
( )
答案:B
解析:結核性腦膜炎腦膜刺激期可出現腦神經障礙,最常見者為面神經癱瘓。
57.多動癥患兒護理措施中,下列哪項不妥
A.應詳細了解患兒的家族史
B.實施心理護理需家長、教師和醫務人員的密切配合
C.用藥越早,效果越好
D.密切觀察藥物的療效以及不良反應
E.鼓勵患兒積極參加文娛、體育活動,使其過多的精力得以釋放
( )
答案:C
58. 小兒腹瀉的護理措施中錯誤的是
A.嚴格消毒、隔離
B.暫停輔食
C.繼續母乳喂養
D.禁食24小時
E.詳細記錄大便的量及性狀
( )
答案:D
解析:母乳喂養者應繼續母乳喂養,暫停輔食,縮短每次喂乳時間,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養者,暫停牛奶和其他輔食4~6小時后(或脫水糾正后),繼續進食。觀察并記錄排便次數、性狀及腹瀉量,收集糞便送檢。作好消毒隔離,護理患兒前后要洗手,防止交互感染。
59. 驚厥發作時,哪項護理工作不妥
A.立即送入搶救室
B.立即解松衣領,平臥頭側位
C.將舌輕輕向外牽拉
D.手心和腋下放人紗布
E.置牙墊于上下磨牙之間
( )
答案:A
解析:驚厥發作時不要搬運,應就地搶救,立即松解患兒衣扣,讓患兒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防衣服對頸、胸部的束縛影響呼吸及嘔吐物誤吸發生窒息。將舌輕輕向外牽拉,以防舌后墜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口腔嘔吐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此外,還要防止患兒在發作時發生外傷。
60.病人,女性,63歲,肺結核10年。近1周來痰中帶血,10分鐘前咯血約600ml后,突然咯血中斷,顏面青紫,牙關緊閉,護士應立即采取的搶救措施是
A.輸血補液
B.面罩吸氧
C.進行人工呼吸
D.解除呼吸道梗阻
E.使用呼吸興奮劑
( )
答案:D
解析:由于病人大量咯血,考慮是血塊堵塞呼吸道致窒息,因此應立即解除呼吸道梗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