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人口統計指標包括:人口總數、人口構成、人口生育、人口死亡、人口壽命。主要用于人口普查、人口抽樣調查和人口登記的統計計算。
2.統計工作的四個基本步驟:統計設計→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
3.算術平均數(均數)描述平均水平。臨床上大多數同年齡、同性別正常人的生理、生化指標(如身高、體重、胸圍、血紅蛋白、紅細胞數等)都適合用均數表達平均水平。
4.標準差描述變異程度。值越小,表示觀察值變異程度小;越大,表示觀察值變異程度大,數據較分散。
5.疾病的時間分布:短期波動、季節性、周期性、長期變異。
6.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中國成年人的正常值范圍為18.5≤BMI<24.0,小于18.5為偏瘦,24.0~27.9為偏胖,28.0~31.9為肥胖,大于32為重度肥胖。
7.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幫助人們建立健康行為,它追求的是“知-信-行”的統一,知識是基礎,信念是動力,行為是目標。
8.行為與生活方式因素的特點:潛襲性、累積性和廣泛影響性。
9.促進健康行為的特點:有利性、規律性、和諧性、一致性和適宜性。
10.危害健康行為的特點:危害性、穩定性和習得性。
11.預警行為實例:如駕車使用安全帶,溺水、車禍、火災等意外事故發生后的自救和他救行為。
12.滿月后嬰幼兒的隨訪次數共8次,時間分別是3、6、8、12、18、24、30、36月齡。在嬰幼兒6——8、18、30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
13.艾滋病危害的特點:①普遍的易感性;②威脅的長期性;③控制與治療的困難性;④資源的消耗性。
14.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1%時,人的動作協調、視覺、言談及平衡會受損,出現中毒現象。當血液中酒精含量達0.5%時,神經生理平衡會嚴重受損而且失去意識。
15.傳染期決定傳染病患者隔離期限。潛伏期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和醫學觀察期限。
16.低體重主要反映兒童近期營養不良;生長遲緩主要反映長期慢性營養不良;消痩主要反映兒童近期急性營養不良。
17.孕前3個月開始,建議每天口服葉酸0.4mg
18.正常胎動次數每小時3——5次以上,12小時胎動數小于10次則提示胎兒宮內明顯缺氧。
19.集中式給水,在取水點周圍半徑100米的水域內,嚴禁捕撈、網箱養殖、停靠船只、游泳和從事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動;河流取水點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其沿岸防護范圍內不得堆放污染水源的廢渣、垃圾、有毒物品,不得從事放牧等有可能污染該段水域水質的活動。
20.分散式給水采用井水作水源時,井應設在污染源上游,周圍30米內,不得有滲水廁所、滲水坑、糞坑、垃圾堆和廢渣堆等污染物。
內容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