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16:宜多飲水的藥物
有利尿作用或引起腹瀉反應
(因脫水 而需要補水 )
· 平喘藥:茶堿類(提高腎血流量利尿而脫水 ;哮喘患者血容量低)
· 利膽藥:苯丙醇、去氧膽酸、熊去氧膽酸(容易發生腹瀉而脫水 )
主要經腎排泄
(補水防腎損傷)
· 磺胺類藥:容易發生尿路刺激和阻塞現象。
·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等(濃度越高對腎小管的損害越大)
· 喹諾酮類抗生素:**沙星(腎損傷)
容易在尿道或腎中蓄積
(大量水沖防結石)
· 抗痛風藥:苯溴馬隆、丙磺舒、別嘌醇(防止尿酸排出時在泌尿道形成結石)
· 蛋白酶抑制劑:**那韋(多引起尿道結石和腎結石,日尿量達2000ml)
· 抗尿結石藥:排石湯、排石顆粒、優克龍(減少尿鹽沉淀的機會)
補充電解質或溶解電解質
· 雙膦酸鹽:**膦酸鈉(對食管有刺激,并且防止電解質紊亂)
· 電解質:補液粉、補液鹽(補液鹽本身要用水來溶解后服下)
※考點17:限制飲水的藥物
某些胃藥:
· 苦 味健胃藥(促進唾液和胃液分泌而增加食欲,飲水苦味變淡)
· 胃粘膜保護劑:硫糖鋁、果膠鉍(避免保護層被沖掉)
· 需要直接嚼碎吞服的胃藥(為了形成保護膜)
止咳藥: 止咳糖漿、甘草合劑(黏附在病灶起作用)
預防心絞痛藥: 硝酸甘油、麝香保心丸等舌下含服
抗利尿藥: 加壓素、去氨加壓素(飲水會引起水潴留或低鈉血癥)
※考點18:不宜用熱水送服的藥物
· 助消化藥:胃蛋白酶,胰酶(70℃以上即失效)
· 維生素類:維生素B、維生素C(受熱后易被破壞失效)
· 活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受熱后失活)
· 含活菌類藥物:乳酶生、整腸生(受熱后活性菌失活)
※考點19:飲酒對藥品療效的影響
降低藥效
· 抗痛風藥:別嘌醇—抑制尿酸生成(乙醇降低別嘌醇的抑制作用)
· 抗癲癇藥:苯妥英鈉、卡馬西平(乙醇加速藥物代謝,藥效減弱)
· 抗高血壓藥:利血平、肼屈嗪(乙醇不能降壓反而增高血壓)
· 平喘藥:茶堿、茶堿緩釋片(吸收加快、破壞緩釋系統)
· 抗癲癇藥:卡馬西平(降低患者對該藥的耐受性)
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 甲硝唑、替硝唑、頭孢類(頭孢哌酮) 、氯丙嗪:雙硫侖樣反應
· 作用于中樞的藥物:增強其中樞抑制作用(乙醇為鎮靜劑)
· 解熱鎮痛藥:加重對胃腸粘膜的刺激(乙醇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 口服降糖藥:同服低血糖(乙醇可降血糖,同時加重對中樞神經的抑制)
· 乙醇為肝藥酶抑制劑和鎮靜劑,與甲氧氯普胺合用,加強了鎮靜不良反應
· 西咪替丁增加乙醇吸收,可致乙醇中毒,乙醇使普萘洛爾代謝加快,同時促發心絞痛與心動過速
※考點20:飲茶對藥品療效的影響
鞣酸:
· 與金屬離子(含鈣、鐵、鈷、鉍、鋁制劑)發生結合而沉淀
· 使酶、益生菌(胃蛋白酶、胰酶、乳酶生)失去活性,減弱助消化藥藥效
· 與四環素類或大環內酯類結合,影響抗菌活性
· 與生物堿(麻黃素、阿托品、可待因)或苷類結合而產生沉淀
茶堿: 妨礙利福平的吸收,降低阿司匹林的鎮痛作用
咖啡因: 拮抗催眠藥作用
茶堿+咖啡因: 拮抗抗心律失常藥,同服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致血壓升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