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最佳選擇題 |
第 5 頁:配伍選擇題 |
第 10 頁:綜合分析選擇題 |
第 12 頁:多項選擇題 |
材料題根據以下答案,回答61-62題
A.管理漏洞
B.觀察時間短
C.考察不全面
D.病例數目少
E.試驗對象有局限上市前藥物臨床評價的局限性
61[單選題] Ⅱ期臨床試驗很難發現“低于l%發生頻率”的不良反應,緣于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新藥臨床評價是按照研發實驗設計的要求進行的,受到許多人為因素的限制,不能充分反映臨床上可能遇到的多變且復雜的實際問題,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病例數目少:我國新藥審批辦法規定Ⅱ期臨床試驗病例數不少于300例,一些發生頻率低于l%的不良反應在此期間很難被發現。②觀察時間短:上市前臨床試驗的療程和觀察期一般較短,故一些需要長時問應用才能發生的或停藥后遲發的藥品不良反應在此期間不能被發現。③特殊人群未納入:基于倫理學要求,研究對象有局限性。Ⅱ期臨床試驗一般將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嬰幼兒及l8歲以下未成年人,以及肝、腎功能不全的人群排除在外,因此藥品在特殊人群中使用會遇到的問題在此期間不能被發現。④考察不全面:上市前臨床試驗觀測的指標只限于實驗設計所規定的內容,因此未被列入規定要求觀測考察的一些臨床指標在此期間容易被忽視。⑤管理有漏洞:上市前臨床試驗可能會因管理不善,試驗設計不嚴謹,以致引入藥物研制單位或研究人員的主觀偏倚,可能對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評價失實,此雖屬非正常現象,但在GCP實施不完善的情況下仍有可能發生,應引起注意。
62[單選題] 上市前臨床試驗觀測的指標只限于實驗設計所規定的內容,其他臨床指標容易被忽視,屬于
參考答案:C
材料題根據以下答案,回答63-66題
A.作用于不同的靶位
B.保護藥品免受破壞
C.促進機體的吸收利用
D.延緩或降低抗藥性
E.降低藥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關于藥物作用相加或增加療效的舉例
63[單選題] 磺胺甲蟋唑(SMZ)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甲氧芐啶(TMP)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二者聯用使細菌的葉酸代謝受到雙重阻斷,抗菌作用增強,是屬于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藥物相互作用,可以使藥物的作用或效應發生變化,其中包括使作用相加或增加療效,而這種相互作用又有不同的機制。有些作用于不同的靶位,產生協同作用,例如磺胺甲Ⅱ惡唑(SMZ)抑制二氫葉酸合成酶,甲氧芐啶(TMP)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二者聯用使細菌的葉酸代謝受到雙重阻斷,抗菌作用增強。有些藥物在體內保護另一種藥品免受破壞,從而增加療效,如克拉維酸鉀、舒巴坦為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可競爭性和非競爭性抑制β-內酰胺酶,使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免受開環破壞,抗菌療效增強,。有些促進機體的吸收利用,增加療效,如維生素c作為還原劑促使鐵劑轉化為二價鐵,從而促進鐵吸收,。有些可延緩或降低抗藥性,以增加療效,如青蒿素可誘發抗藥性,聯用乙胺嘧啶、磺胺多辛可延緩青蒿素抗藥性的產生。
64[單選題] 克拉維酸鉀、舒巴坦為β-內酰胺酶抑制劑,使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免受開環破壞,抗菌療效增強,是屬于
參考答案:B
65[單選題] 維生素C促使鐵劑轉化為二價鐵,二者聯用增加鐵吸收,是屬于
參考答案:C
66[單選題] 青蒿素可誘發抗藥性,聯用乙胺嘧啶、磺胺多辛可延緩青蒿素抗藥性的產生,是屬于
參考答案:D
材料題根據以下答案,回答67-69題
A.比沙可啶
B.甘油栓
C.硫酸鎂
D.乳果糖
E.聚乙二醇
67[單選題] 適用于肝性腦病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便秘患者的藥物是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乳果糖適用于肝性腦病患者及長期臥床的老年便秘患者,需長期規律應用,最好不要問斷,以維持正常排便,預防糞便嵌塞。比沙可啶通過與腸黏膜接觸,刺激腸壁的感受神經末梢,引起腸反射性蠕動增強而排出柔軟成形的糞便。硫酸鎂為容積性瀉藥,口服不易吸收,停留在腸腔內,使腸內容積的滲透壓升高,阻止對腸腔內水分的吸收,同時將組織中的水分吸引到腸腔中來,使腸內容積增大,對腸壁產生刺激,反射性地增加腸蠕動而導瀉。68[單選題] 通過與腸黏膜接觸,刺激腸壁的感受神經末梢,引起腸反射性蠕動增強而排出柔軟成形糞便的藥物是
參考答案:A
69[單選題] 屬于容積性瀉藥的藥物是
參考答案:C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